湖心之路


發(fā)布時間:2013年02月22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張超音 

標簽: 西藏   湖泊   雪山   戶外天空   

從納木錯北緣擦身而過,一路向西北,有一條穿行于藏北湖群間的“野路”。在拍攝西藏的二十余年間,這條路上的風景是我見過最美、最富于靈氣的。更難得的是,至今,仍未有多少人涉足其間。

穿越納木錯

翻過眼前這座山,山的那面就是納木錯。今天的納木錯已經(jīng)成為西藏熱門的旅游地,通往湖區(qū)的道路已被修得嶄新漂亮。但在十幾年前,眼前的念青唐古拉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翻山過去是相當不容易的。

那時候,去一趟納木錯就像一次歷險。翻山進入湖區(qū)沒有公路可走,只有車壓出來的一條土路,雪深數(shù)尺,我們開的北京吉普只能慢慢前進。

經(jīng)過艱難地爬行,翻過偉岸的念青唐古拉,眼前突然間開闊起來,一片湛藍的湖水在遠方的天地間舒展開來,這就是念青唐古拉神山嬌美的“妻子”納木錯。

納木錯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在蒙古語中,納木錯被稱為“騰格里?!?,名字不同意義卻相同,都取“天湖”的美意,而它的明凈與遼闊絕對無愧于這個稱呼。

在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喜馬拉雅運動凹陷從而形成了納木錯這樣一個湖盆,后因青藏高原氣候干燥,湖面大大縮減,古湖岸線便留存在今天的湖岸上,最高的一道距現(xiàn)在的湖面約80余米。

納木錯是西藏第一大湖,1920平方公里的湖面,繞湖一周大概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遠離扎西半島,沿著北邊的湖岸一路走去,真正的好風景才會展現(xiàn)在眼前。尤其是到了湖面的最北端,回頭遠望去,碧波蕩漾的圣湖女神依偎在念青唐古拉神山的身旁,仿佛是大自然所能創(chuàng)造的最無懈可擊的完美境界。

在扎西島上我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山洞,巖壁上遍布色彩絢麗的古代巖畫。翻查資料得知,納木錯是藏北巖畫集中的地區(qū),其它兩地是西藏北部的加林山和西部的日土縣。

納木錯巖畫分布在島上的8個天然洞穴和4座巖廈中。在大大小小、油光發(fā)亮的麻石上,布滿了褐紅和赭紅色的圖案。據(jù)考證,這些巖畫是距今4000到10000年前的史前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是青藏高原上最早的巖畫。狩獵畜牧、爭戰(zhàn)演練、人畜搏斗、踏歌起舞、殺牲祭祀的畫面栩栩如生。

納木錯如今已是人聲鼎沸的旅游圣地,到了西藏不去納木錯,就像到了北京而不去香山一樣。然而十五年前,這里完全是一個天然的處女地,沒有人煙,沒有旅店,也鮮有車輛。這些年來,我多次拍攝此地,親眼見證了它的變化。

這幅圖片是我在1996年羊年大轉(zhuǎn)湖時拍下的,恰逢冬季,湖面結(jié)了冰,除了潮涌而來轉(zhuǎn)山轉(zhuǎn)湖的信徒和我們,再沒有其他人。

1996年的冬季,我們途中偶遇納木錯的牧民。一身破舊的皮襖,腰間別刀,手持轉(zhuǎn)經(jīng)筒,當年納木錯周邊牧民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一切都那么原始而簡樸。

這是十五年前的扎西半島,如今,這里已經(jīng)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旅店和房子,昔日的寧靜早已不在。

扎西半島上有兩塊巨大的巖石拔地而起,猶如一雙巨大的手掌在向身邊的念青唐古拉神山作揖,因此被稱為“合掌石”。神奇的形狀被賦予了神圣的意義,成為虔誠的藏地百姓叩拜的對象。如今再去島上,合掌石早已不是當初模樣,上面都掛滿了風馬旗和經(jīng)幡。

雖然去扎西島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往深處走。昔日的扎西島上,冬季凍結(jié)的巨大冰川有十幾米高。

當年,湖邊連一個旅館都沒有,我們只好像當?shù)啬撩褚粯釉趲r洞里過夜。雖然簡陋,但有意思的是,洞穴的地上鋪滿了一層羊糞,松松軟軟,睡上去格外舒服。

離開納木錯,我們繼續(xù)翻雪山。沒有柏油路面,只能在雪地里開出一條路。雪足足下了三天,有40公分厚,簡直寸步難行,簡陋的吉普車終于扛不住報廢了。當年沒有手機,對講機也沒有信號,完全與外界失去聯(lián)絡,怎么辦?只有死等!

第六天,幾近絕望時,突然聽到遠處傳來“突突”的車聲?!坝熊嚶暋?,一位隊友驚叫,大伙趕忙豎起耳朵、四處張望。果然,一部卡車慢慢出現(xiàn)在視野里,我們終于逃過一劫??!一路上,這樣的歷險還有很多次。

在昆侖山、可可西里山以南,岡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北,有一片60多萬平方公里的無人地帶,這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是一座高原上的高原,相對于其它臨近的區(qū)域來說,此地氣候更加干燥寒冷,空氣更加稀薄,除了一些生命力頑強的野生動植物,沒有其他生命存在,因此也被外界稱為“生命的禁區(qū)”。

20世紀以來,曾經(jīng)有一些人前來探險,但因為補給中斷或者迷失方向,很多人都消失在這片荒涼的世界里。

在藏北無人區(qū)廣闊的天地間,沒有指引方向的公路,汽車可以自由自在地奔馳。運氣好的話,也常??梢钥吹礁鞣N野生動物,成群的野馬、藏羚羊、野牦牛,甚至還有狼和熊。

我們就遭遇了一群藏野驢。一看到藏野驢,隊友連忙踩死油門,狂追過去。就在這時,車砰地一聲像是爆炸一樣,向前挪動了幾米就熄火了,車又報廢了!

有一首久遠的羌塘古歌這樣唱到:“遼闊的羌塘草原呵,在你不熟悉它的時候,它是如此那般的荒涼,當你熟悉了它的時候,它就變成你可愛的家鄉(xiāng)?!被臎鲋粚儆诙镜那继?,夏季的羌塘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羌塘是中國五大牧場之一,位于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它不僅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也是一片人間樂園。被一汪汪水塘分隔著的綠草地上,隨處可見牧民的帳篷、喂養(yǎng)的牦牛羊群。

在當?shù)?,我們看到一種現(xiàn)在已經(jīng)比較罕見的植物,它的根系極為發(fā)達,藏族牧民將它的根部挖出來制作木碗。

藏族人將木碗比作自己的愛人,連出門都會帶在身上。普通的木碗用杜鵑樹根或雜本根制作,不加裝飾。名貴一些的則用這種植物制成,它屬于寄生植物,藏語稱“咱”,這種材質(zhì)制成的木碗黔黑透亮,紋路細如發(fā)絲,再輔以銀飾更是碗中珍品。據(jù)說在碗中放毒即會起變化,非常神奇?,F(xiàn)在,這種植物已經(jīng)被保護起來了。

從岡底斯山流出的水系分為兩支,一支流向雅魯藏布江,另一支則匯集成內(nèi)流河和星星點點的湖泊,滋潤著羌塘大地。

在羌塘眾多湖泊中,身處高原南部、扎加藏布下游終點的色林錯是最“霸氣”的一個。其面積為1640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二大湖,4553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成為西藏最大的內(nèi)陸水系。流域內(nèi)有許多河、湖串通起來,形成了一個內(nèi)陸湖群。

在離色林錯不遠的地方,我們加滿油,繼續(xù)西行。

一路經(jīng)過西藏第一大湖納木錯、第二大湖色林錯,往西經(jīng)過文部,就到了第三大湖泊當惹雍錯。當惹雍錯又稱當熱錯,她與遠方的達爾果神山相依相伴,共同成為西藏原始苯教最重要的神山圣湖。

湖岸邊堆放著不計其數(shù)的瑪尼石和牦牛頭,表達了苯教信徒對神山圣湖的崇敬。達爾果神山和當惹雍錯與佛教的世界中心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地位相等,據(jù)說連湖底也相互連通在一起。

當惹雍錯是一個南北走向的湖泊,形如鞋底,三面環(huán)山,唯有南岸的達爾果山東側(cè)開了一個缺口。除了偶爾在民間神話或傳說中被提及,鮮少有人知道這里,到過的人更少之又少。

達爾果神山是古象雄部落的神山之一,其山勢雄偉,峰頂銀色的冰雪泛著光芒,在苯教信徒眼中,他是眾神之山,有布麥、吾麻拉真、介古拉真、崗龍拉真、赤木拉真、巴威拉真和瑪木拉真七位“勇士”簇擁在周圍,這些峻峭巍峨的雪山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勇士七軍”。

當惹雍錯不僅是苯教的發(fā)源地,也是象雄古國的中心。象雄王國曾在青藏高原顯赫一時,公元8世紀被吐蕃王朝所滅。他們將輝煌的宮殿建在當惹雍錯湖中的小島上,不過,經(jīng)歷了1600余年的滄桑變化,如今僅剩下殘垣斷壁供人憑吊。

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苯教曾是象雄王國的國教。距今兩千多年前的社會里,象雄部落西起今阿里地區(qū)的岡仁波齊,是為上象雄;東至今昌都的丁青,是為下象雄;橫貫藏北的文部一帶是中象雄,也是整個象雄中心所在。

原始苯教是靈氣薩滿教的一支,主張萬物有靈,具有初級宇宙宗教意識。即使在佛教傳人西藏的千余年后,這種意識仍基本完好地保留著在它的發(fā)源地——文部,當惹雍錯一帶的村民至今仍是虔誠的苯教徒。

離開當惹雍錯,在前往措勤的路上,我們的車又報廢了??目慕O絆一路到了措勤,幸運地遇上措勤縣的農(nóng)行行長,他熱情地邀請我們在他的家中留宿。

高原上的珍珠項鏈

雙湖

藏北無人區(qū)的無名湖泊

鬼湖

扎日南木錯

昂仁錯

在藏北高原一帶行走,還可以看到數(shù)以千計的湖泊——蒼涼得好像不在地球上的雙湖、當惹雍錯身旁神秘的鬼湖、西藏第三大咸水湖扎日南木錯、鮮有人知的昂仁錯,還有無人區(qū)多得叫不上名字的湖泊……

它們就像是上帝灑在世界屋脊的一顆顆珍珠,而從當雄至措勤這條寂靜的路就是串起它們的項鏈。如果在喜馬拉雅山區(qū)徒步能讓你過足看雪山的癮,那么這條“湖心之路”的美則會讓你窒息,讓你徹底地審美疲勞。

責任編輯 / 宋歌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