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尖下的傳奇


發(fā)布時間:2012年11月15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楊儀波 

標簽: 從江縣   風土人情   

但凡見過苗繡的人,都難以忘懷它那驚人的美麗,而當我近距離地接觸它時,才深諳它的偉大

歷史的傳承

為了尋找最傳統(tǒng)苗繡,我慕名來到了貴州省從江縣的岜沙苗寨,它由于地處月亮山麓茫茫林海中,十分隱秘,千百年來鮮少有外人進入,仍保存著以稻作和狩獵為生、男耕女織的原始傳統(tǒng)。

據(jù)說,苗族最早是以農耕為主的遷徙民族,他們沒有文字,從古至今,就把對自然的理解、流傳千年的故事、對遷徙歷程的記憶,以及他們信仰的天地鬼神等等,一針一線的繡進了衣冠服飾,世代“穿”承。

因此,苗族女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要跟隨自己的長輩們學習紡紗、織布、染色,并學著穿針引線、挑花刺繡。她們出嫁時,也都會穿上一身自己親手繡制的盛裝。

紡紗

紡紗是制作盛裝的第一道工序,現(xiàn)代人都用紡紗機來完成,然而苗族婦女卻更愿意用她們辛勤的雙手一根一根地親自完成。在織布之前,她們通常要將幾萬支棉線逐支的分離,以便于織布時的經緯分布。

織布

將線分離后,裝在織布機上成為經線,然后再通過梭加緯線來織布。說起來簡單,其程序和工藝極其復雜,織布技術的嫻熟程度對于最后的織物有著直接的影響。

染色

第三道工序是上色,選用當?shù)靥赜械囊环N植物熬汁,制成純天然的染料,然后再經歷多次漂洗、捶打和晾曬后才能使布料變成理想的顏色,有時光這道染布的工序就要耗費三四個月的時間。

精美的藝術品

經過多道程序,苗女終于可以開始選購各色絲線刺繡了,由于布料制成的不容易,她們刺繡起來都格外用心。

苗家人在刺繡時有很多規(guī)矩,一定要心靜、全心全意做手中的活,小孩哭時不能繡,青蛙叫時不能繡,生氣的時候更不能繡。

因為她們相信刺繡的時候,老祖宗都在天上看著,所以一針一線都懷著十二分的虔誠,繡得好了就如同得到老祖宗的祝福和神靈的庇佑;對于女人來說,苗繡更寄托著她們對于未來的全部期望,姑娘穿著自己繡好的盛裝出嫁,繡工越精美,代表她越心靈手巧,也就能得到夫君更多的愛。

苗家女刺繡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畫草圖,全憑自己天生的悟性、嫻熟的技藝和非凡的記憶力,數(shù)著底布上的經緯線挑繡,因此出自不同人之手的繡品,圖案、色彩和技法都不同,市場上是找不到兩幅完全相同的作品的。

當然,有一些圖案也是共通的,比如代表苗族祖先跋山涉水、渡過長江黃河,最終落戶西南象征的水波紋;還有一種苗繡離不開的圖案是蝴蝶,它其實是為了紀念苗人的祖先“蝴蝶媽媽”的圖騰。

像這樣的一條用于背孩子的苗繡背帶,我問一位苗族婦女大約需要多長的時間完成,她隨口答道,“如果農閑時大約要1個月,要忙起來可能需要三四個月的時間”,她說起來很輕描淡寫,而我聽來卻充滿了感動,在如今浮躁繁雜的社會中,竟然還有這樣一群質樸的婦女愿意用如此長的時間去繡一塊布,有些耗時12天完成的繡品可能只是袖口上的一小塊圖案。

得益于她們的努力,苗繡出來之后堪稱是一幅幅精美的藝術品。而真正的手繡和機繡出來的成品是截然不同的,機繡的背面通常是密密麻麻的線網、雜亂無章,而手繡的不管是背面還是正面,從色彩到圖案都是一樣的整齊、規(guī)則,背面只會有少量的絲線結頭。

文化的遺失

岜沙的寨民告訴我,由于苗繡費時又賺不了多少錢,鄰近村落的很多苗女已經不再學習傳統(tǒng)的苗繡技藝,而是出外上學、打工賺錢,有的也就嫁到了外面。還有些珍貴的苗繡家傳之寶被不得已以低廉到令人臉紅的價格賣掉,很多甚至流失到了國外。

如此下去,針法會失傳,苗繡會斷代,希望更多的人重視、保護這項技藝和傳統(tǒng),讓文化得以繼續(xù)傳承下去。

行箋

【交通】

岜沙苗寨距離所在的從江縣城6.5公里,可以先從貴陽或凱里坐長途客車走廈蓉高速公路直達從江,或者從貴陽自駕到從江,約三個半小時;然后再從從江縣城到岜沙苗寨就比較容易了,可以跟著路標開車,也可以在從江橋頭坐面的或摩的,面的15元/人,摩的10元/人。

【住宿】

由于從江縣城和岜沙相隔也就十幾分鐘車程,大多數(shù)人一般都選擇住在條件較好的從江縣城,這里的私人旅館很多,干凈衛(wèi)生,大的賓館有從江大酒店和奧悅酒店,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如果想要體驗原生態(tài),也可以住在岜沙的木樓旅館,標間100元左右一晚。

【景點】

從江是原生態(tài)的苗族侗族文化地,除了岜沙苗寨,還有人口文化第一村——占里,這里自古以來自覺控制人口增長,而且家家戶戶都神奇的是一男一女;另外侗族大歌之鄉(xiāng)——小黃和銀潭侗寨也都是具有原始侗族文化的地方,值得參觀。目前,除了岜沙苗寨的門票是15元/人,其它的地方都是不要門票的。

【美食】

因為岜沙苗族沒有人懂經商,所以在寨子里基本上沒什么吃的,目前僅有一家叫“槍手部落”的旅館可以提供食宿,大多數(shù)時間還是回縣城吃飯。從江的當?shù)靥厣〕院芏?,侗族油茶、米粉、香豬、牛癟、羊癟和牛癟都是侗族特有的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最佳旅游時間】

岜沙7月份最熱,1月份最冷,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都在下雨,五、六月雨水最多,最好在農歷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左右前往,可以趕上當?shù)刈盥≈氐墓?jié)慶“吃新節(jié)”。

攝影師簡介

楊儀波,自由攝影人,專注于苗侗文化的攝影,試圖通過鏡頭搶救性記錄正在演變和消逝的民族文化。作品曾多次獲獎,在國家博物館、北京中華世紀壇、尼泊爾等多地展出,并有30多篇攝影專題在十幾家雜志中公布發(fā)表。

責任編輯 / 黃婷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