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之辯


發(fā)布時間:2012年11月09日 文章出自:行天下 作者: 楊浪濤 

標簽: 戶外天空   

桃花源的原型地在哪里?這是一個千古的話題。2007年8月,我探訪了三個桃花源。

湖北竹山縣的武陵峽是第一站。其實武陵峽以前叫驢頭峽,當地為了開發(fā)旅游資源,索性改了名。連帶一起的還有兩個村子,峽谷入口處叫桃花源村,峽谷出口處是桃源鄉(xiāng),分屬竹山縣和竹溪縣,中國經濟騰飛的內在機制是競爭,這在鄂西北的大山中也表露無遺。

我們是從峽谷上游進入的。順流而下,夏季清澈的溪水熨貼著久未接觸大地的雙足,欲滴的綠色撲面而來,有一種沁人心脾的美。峽谷因其窄則顯得深,有的地方寬不過數米,在一個叫碗兜兒的地方,兩岸壁立千仞,中通一線,下為深潭,我們泅渡才得以通過。

峰回路轉,穿過一片密林,眼前豁然開朗,這一切竟跟陶淵明的描述有些神似。在三座大山的簇擁下,一片百余畝的田地鑲嵌在河岸邊。

獨居此地的王定喜、曾立平夫婦告訴我,此地翻山出去得四個鐘頭,所以多年來他們與外界接觸并不多,糧食吃不完就用來喂豬烤酒;桃花源的說法也是近年來的事,常有驢友慕名而來,由于風景優(yōu)美倒成了溯溪的好地方;峽谷里沒有桃樹,山上倒是有大片野桃林,春天開花的時候連自己看了也喜歡。

在眾多自稱為桃花源的地方中,武陵峽算是后起之秀。但按圖索驥,其無論在地形相似性和人文遺存上,都要比重慶酉陽的大酉洞差一些。

酉陽桃花源。(攝影/稅曉潔)

酉陽的桃花源就在縣城邊上,穿過一個巖洞,眼前出現的是一個近乎封閉的小盆地,長寬各約千米,之中有良田池塘。由于已是成熟的風景區(qū),所以竟能看到土家姑娘在吊腳樓里織布刺繡。

大酉洞的成名要早一些,清代就有人論證其“與陶淵明桃花源者,毫厘不爽”,不過其成為桃源也有兩個缺陷,地方太小,缺少溪流,是一個微縮版的桃花源。

湖南常德的桃花源倒是大,甚至當地已經改名為桃源縣。歷史也悠久,東晉以來這里就是文人墨客咸集之地,孟浩然、李白、韓愈、蘇軾等大文豪也來這里湊過熱鬧,不過從地形來看,和桃花源實在相去甚遠。

華中科技大學的教授張良皋早年畢業(yè)于中央大學建筑系,在土家族建筑及文化研究上有深厚造詣,多年的野外考察,讓他對桃花源原型地研究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根據張良皋的考證,桃花源記的武陵郡大致在今鄂西北、巴東及湘西一帶,而這片地區(qū)實際上也是巖溶地形的集中發(fā)育區(qū),類似于桃花源記描述的封閉盆地廣泛分布在長江兩岸,數目成百上千,戰(zhàn)亂年代,百姓逃入深山避禍的也很多,因此要單純將哪一個地方作為桃花源原型地實在有些勉強。

在弗洛伊德的研究中,人天生是恐懼死亡的。從出生那一天起,我們就在一步步接近死亡。蔑視死亡的只有兩種人,傻子和圣人,但傻子和圣人畢竟是少數,所以大多數人便轉而追求理想國以尋求寄托,因此西方有香格里拉,東方有桃花源。

桃花源考證千年而不得是幸事,也是必然。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