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劍門關·翠云廊——崢嶸崔嵬美如畫


發(fā)布時間:2014年08月12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武丕星 

標簽: 劍閣縣   山地   風光照片   

劍門蜀道

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贊譽讓其名揚海內,劍門蜀道集三國文化、蜀道文化、關隘文化、紅色文化為一體,融雄、險、奇、幽于一身。所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畏途巉巖不可攀”即指此地。

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戰(zhàn)國時期,秦惠文王欲吞蜀,苦于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jīng)大劍山,見群峰雄偉,山勢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巖,架飛梁,搭棧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為門,修筑關門,派兵把守。當年魏軍鎮(zhèn)西將軍鐘會率領10萬精兵進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姜維領3萬兵馬退守劍門關,抵擋鐘會10萬大軍于劍門關外。

劍門關

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風景區(qū)是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后又被被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qū),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qū)的核心景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地質公園,也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景點之一。


















翠云廊

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險著稱的劍門蜀道的一段。翠云廊古稱劍州路柏,民間又稱“皇柏”,亦稱“張飛柏”,位于四川廣元市劍閣縣和綿陽市梓潼縣,以劍閣縣部分為主體部分。





















劍門關關樓

歷代官府多次在劍門關關隘修建關樓,均毀于戰(zhàn)火,明時又重新建造,清時幾經(jīng)修復,使關樓更加雄壯美觀,可惜這樣一座歷時數(shù)百年的巍峨建筑卻于1935年修川陜公路時被全部拆毀。2009年,劍閣縣決定在清代關樓的原址上重建關樓,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關樓就是仿照明代關樓重新修建的。關樓寬 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結構,氣勢恢宏。







翠云樓

山頂上還有翠云樓。翠云樓是在古代烽火臺遺址上興建的有民間特色的樓閣。秦漢三國時期,曾為軍事起到過重要的作用。為保護烽火臺遺址,1992年,劍門關國家森林公園修建此樓,供游人登高,它同時還是劍門林場觀測火險的瞭望臺。

登上翠云樓,可以眺望劍門七十二峰和翠云長廊的壯美風光。放眼望去,成片的古柏林枝葉茂盛,氣勢磅礴,郁郁蔥蔥,象一條翡翠飄帶,纏繞著群山峻嶺;又似莽莽蒼龍,與劍門群峰交相相映,色勒出蜀道古樸雄壯的風貌。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