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活化石——浙江瑞安木活字印刷

發(fā)布時間:2014年10月22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李彬 

標簽: 瑞安市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專題攝影   紀實照片   人文照片   

尋找活字印刷的活化石

【導讀】

活字印刷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關于“布衣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的記載,是小學課本中就有,大家耳熟能詳?shù)膬热荨5请S著高科技的發(fā)展,活字印刷術似乎在一夜之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或者被靜靜地安放在博物館里,成為歷史的痕跡。直到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活字印刷術”的大型表演讓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穿越時空重現(xiàn)于世人眼前,令全世界嘆為觀止。于是,大家的目光開始了尋找,最終在浙江省瑞安市的西部、飛云江南岸一個靜謐的山村——平陽坑鎮(zhèn)東源村里,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這種活字印刷術還活在民間,而且使用的是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技術。如今,以東源村為主的“中國木活字印刷術”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北上探秘

聽說瑞安市的東源村還有活字印刷的活化石存在,大家都覺得很有意思。于是在一個周末的上午,我們從福州出發(fā),開始了尋找活字印刷的故事。車輛沿著沈海高速一路向北,途經(jīng)寧德的霞浦、福鼎,越過分水關進入浙江省境內,穿過蒼南、平陽后,到達瑞安的飛云出口,再向西拐上了省道56線,車行又駛了40多分鐘,經(jīng)過仙降、江溪、馬嶼三鎮(zhèn)后終于到達了平陽坑鎮(zhèn)。在路邊我們看到了“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村---東源”大指示牌,順著路牌的指點繼續(xù)前進,我們遠遠望見了東源村。

我們聯(lián)系上了東源木活字印刷協(xié)會57歲的會長王海秋老人。在王會長的帶領下,我們進入了令人向往神秘古村。初入村子,就看到有位老人在村子的文化活動中心內正一刀一刀精心地刻著字。

王會長介紹瑞安東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源自北宋年間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傳承古法,字模用的是木頭,依靠一套口訣,口耳相傳,延續(xù)至今有8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已知唯一保留下來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

活字印刷

如今瑞安的全套木活字印刷技藝,和元朝農學家王禎《農書》中的記載不差分毫。據(jù)當?shù)亍短ね跏献谧V》記載,王氏先祖原居于河南,五代末,王潮、王審知兄弟相繼遷居福建,后有一支遷居福建安溪縣。元初,隱居在福建省安溪縣長泰里的王法懋開始編修宗譜,并以木活字印刷宗譜。從此王氏的“梓輯”(印刷編修)之藝問世。明正德(1506—1521)年間,王法懋一支后裔王思勛五兄弟從福建安溪遷徙到浙江平陽翔源。清乾隆元年(1736),王思勛第四代孫王應忠率子孫由平陽翔源遷入瑞安東源,由此在東源村“落地生根”,并歷代相承。

開明的王家譜師把自己的木活字印刷編印宗譜的技藝傳授給同村的親友,甚至外縣的求學者。就這樣,吳、潘、張等姓居民也學會了“梓輯”之術。目前,在東源村周邊還有11個人懂得木活字印刷的整套運作。得知東源的活字印刷與福建有如此的淵源,我們作為遠道而來的福建人也不禁感到驕傲。

工序再現(xiàn)

到東源,就是想現(xiàn)場看看有沒真正的活字印刷。我們冒出這個想法后,王海秋會長笑著說不急不急,先去看看展示館。在村內走了不到百米,一座兩頭飛角高翹的門樓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走近一看,牌匾上金色的鎏金大字“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館”,展示館是由政府將譜師王超輝、王士生等人居住的木結構院落買下后改建而成的。

中國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館

院門口的圍墻上爬滿了綠色的藤蔓植物,這是一座一千多平方米的木質建筑的四合院,踏入院門,院廣場用大小不一的鵝卵石鋪就而成,青草從鵝卵石的縫隙間頑強地長出來,質感很好,就像一顆顆木活字鑲嵌在大地上。院門正對面的大廳高掛著“國粹菁華”的牌匾,牌匾下是活字印刷的鼻祖畢昇的蠟像;門的左側兩間廂房,一間是雕版印刷展示廳,另一間是活字印刷展示廳;右側兩間廂房,一間是木活字作坊,另一間是操作室。

通過展示牌的介紹,我們了解了木活字印刷的流程:采訪(開丁)、謄清(理稿)、排版、校對、刷印、打圈、劃支、填字、分譜、草訂、切譜、裝線、封面、裝訂等15道工序,以及制字模、寫字、刻字等基礎工作。在作坊里,還存放了從民間收集了兩套印刷磨具和許多線裝木活字印刷的家譜、書籍,充實展品內容。當我們看到擺列整齊的一個個古色古香的老宋體字模,聞到用宣紙印成族譜上飄著淡淡的墨香,時光仿佛一剎那間倒流八百年,這不是國人自小耳熟能詳?shù)闹袊拇蟀l(fā)明之一——活字印刷術活生生存在的明證么?

寫字
刻字模
撿字
校對

在操作室,王海秋會長親自為我們演示了寫字和刻字的過程。他拿起幾個上好的棠梨木字塊,固定在一塊模板上,然后靜心運氣數(shù)在上面寫字(字形相反),老宋體字橫細豎粗,字形方方正正,古樸典雅。寫好字后,他再右手拿起一把刻刀,左手食指頂住刀把的下半部分,沿著老宋體字的邊緣刻入,力道精準均勻。大約十多分鐘,在木屑飛舞中,一個木活字就刻成了。在印刷臺邊,王會長將一塊刻著花紋的烏黑木板放正,只見他用一把短刷蘸上墨汁,在刻板上反復刷涂,然后將一張紅紙覆蓋在上面,接著用另一張棕制的刷子在紙面上不停地輕輕來回掃動,直到紙背微微滲透出些墨印來,再輕輕地揭開紅紙,一張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松鶴延年圖案的紅色祝福字符就印好了。因為印這種祝福的字符是用雕版的,我們還想看看用木活字印刷的過程。他說,因為這里是展示館,沒有做具體做活字印刷產(chǎn)品。正好他在外地幫一個家族印刷族譜,正是用活字印刷,可以跟他到另一個地方去看整個制作過程。

印刷工具
印刷
初稿

族譜傳承

王海秋會長帶我們又驅車40多公里,到了蒼南縣龍港鎮(zhèn)郭宕村,這里郭氏家族請他幫忙制作活字印刷的族譜。在郭氏宗祠內,我們看到了一個個淺淺四方木盒裝著的木活字,整齊地擺在幾張桌面上,這些幾百年傳下來的老宋體字模,經(jīng)墨汁的長久浸潤,如遠古的精靈一樣烏黑發(fā)亮。會長找出已經(jīng)排版好正要印刷的活字版,給我們進行了現(xiàn)場操作。只見他用一把粗棕刷輕輕地蘸上墨汁,先在邊上一塊空白木板上刷了幾下,使刷子上的墨量適中,然后再在印板上反復刷涂,等印版吃墨均勻后,輕輕用手指捏住白色宣紙的左右下角,對準印版四角放下,用另一張棕片卷成的刷子然后由外及里上刷按,直至版框內正文凸起的字體吃墨均勻,慢慢地揭起宣紙后,一張清秀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吹焦爬系幕钭钟∷⒊鋈碌淖遄V內頁,我們不禁驚呼鼓掌了起來。

老人邊帶著我們參觀已經(jīng)印好的半成品,邊說起了東源木活字印刷術之所以能800多年不間斷地傳承下來,是和民間的修譜之風密切相關。以孝為本的儒家思想,深深扎根在浙南民間,宗族每隔20至30年就要續(xù)譜一次,成為當?shù)仫L俗。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當?shù)氐男藜易V、續(xù)家譜之風依舊存在。正是這樣根深蒂固的民俗文化使活字印刷術的傳承人和技藝得以保存至今。

雕版印刷

中國有句古話:盛世修史,明時修志。的確,修譜是中國人千百年來不變的傳統(tǒng)。由于這些年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人們的手頭越來越寬裕,尋根問祖的愿望就會越來越強烈,民間出現(xiàn)了一股修譜熱,許多家族重修、重續(xù)家譜,認祖歸宗?,F(xiàn)在,王海秋會長和村里懂木活字印刷的村民每年都要外出編撰族譜,從幾千口的小宗族到人口過萬的大宗族,亦遠赴河北、廣東甚至香港等地?!白罱鼛啄辏瑴刂荼镜匾恍┬帐弦查_始熱衷于修族譜,目前就這些業(yè)務夠我們做的了。”王海秋說,如今他已開始教自己的兩個兒子學此藝了。他說,“現(xiàn)在翻看300年前我們東源先人修好的宗譜,上好的宣紙、不褪色的字眼,完好如初,沿用老祖宗的技藝,我們也至少可以保證修好的宗譜300年不壞。”我突然冒出個問題,是民俗保護了文化,還是文化保護了民俗?其實,只有民俗和文化的共同繁榮發(fā)展,才使得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能夠一脈相承千年不間斷,中國人還能夠看懂自己四千年前的文字。

雕版印刷

保護發(fā)展

中國人保持了修譜的傳統(tǒng),在客觀上不僅提供了多學科研究的文獻,還為活字印刷術提供了最好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也許在東源的活字印刷術沒有被發(fā)現(xiàn)以前,那些手藝人只是將它作為謀生的手段,而今時代的發(fā)展,與木質老宋體相比,鉛字字模成本更低更耐用,電腦排版也遠比手工揀字排版來得快捷,在這個講究經(jīng)濟效益和速度的年代,即使東源村仍有修譜生意,木活字的生存空間也已日益逼仄,這項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前景令人堪憂。我們不得不關注活字印刷術得以保存的人文環(huán)境。

好在政府開始重視對木活字印刷術的保護和發(fā)展,2007年以來,瑞安木活字印刷技術先后被認定為縣、市、省、和國家四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10年,以瑞安東源木活字印刷術為載體的“中國活字印刷術”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而且,為了將僅剩的11位傳承人的手藝活延續(xù)下去,木活字印刷走進了校園,在瑞安開元職業(yè)高級中學成立了木活字印刷傳承基地,開辦兩個班級,由印刷術傳承人前去授課,招收學生300余人。

另外,就是鼓勵現(xiàn)有50歲以上的手藝傳承人帶徒傳藝。瑞安市每兩年舉辦一期活字印刷培訓班,選擇20至40歲的正從事活字印刷的工匠,培養(yǎng)他們木活字書寫和手工雕刻技術,古籍排版技巧和古籍文化知識。對現(xiàn)有傳承人每年也將得到津貼補助。瑞安活字印刷術是在修譜的背景下保存的,也希望民間繼續(xù)有這樣的習俗、信仰不使這種傳統(tǒng)文化中斷。如果對民間信仰多一份關心、寬容,活字印刷術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

在與王會長聊的過程中,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是下午的5點了,我們卻還意猶未盡。因為還要歸程,所以不得不與老人告別。在路邊分手后,車輛向前越行越遠,回頭后望人影越來越小,只見他仍在路邊和我們揮手。我們衷心希望老人身體健康,希望活字印刷術能保護和發(fā)展得更好些,讓我們的子孫后代還能繼續(xù)看到活字印刷的魅力和生命力。否則也許有一天,我們只能在歷史博物館才能看到這凝結著祖先智慧的文化瑰寶了。

編輯的話:作者為尋找存留的活字印刷術,拜訪了浙江瑞安的東源村,記錄下這個被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中華技藝,再現(xiàn)了這古老的工藝程序,以及它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傳統(tǒng)。

把我的作品拿出來給大家點評,請點這里投稿

選擇點評項

  • 讀后感言
  • 可圈可點
  • 提升空間
  • 背景知識
  • 有點爭議
讀后感言
收起
可圈可點
收起
提升空間
收起
知識背景
收起
有點爭議
收起
全部評論(1)
熱度
時間
  • 0

    來日方長-qzone4223

    • 讀后感言

      在一個陽光飛灑的早晨為了完成旅游資源作業(yè)找到了找到了家鄉(xiāng)的活化石,卻被這篇文章深深地打動,耳邊是小提琴的優(yōu)雅之聲。我在陽光縫隙間看到幾塊普通黑色硬塊卻莫名感動,因為他們身上訴說著800年的光陰故事,中國情也慢慢蕩漾開去,夾雜著多少年的風雨,印刷術在民俗中堅守著古時人們的智慧和能力,把百年前的人和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把千年前的話語和我們打通,就是這樣一份小小的但是清晰可見的感動讓我久久不能釋懷。作者說,是文化保護了民俗還是民俗保護了文化,這句話實在是妙。而我說,我們之所以現(xiàn)在還回頭這些精致可愛的創(chuàng)造物,是讓我們知道,我們的中國,在許久之前是何等的有創(chuàng)造力和領先水平,而當今,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不能辜負,這些堅守背后的相信。共勉!

    03-12 10:12 分享  回復(1)
加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