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成都錦里 感受蜀風古韻


發(fā)布時間:2014年11月18日 文章出自:地理社區(qū) 作者: 紅海棠 

標簽: 武侯區(qū)   背包旅行   且行且歌   

10月2日,國慶節(jié)的第二天下午,我到了成都。入駐酒店后,簡單洗漱立即出了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尋找“西蜀第一街”,即“成都版清明上河圖”的錦里古街。途徑武侯祠大門時,看見三三兩兩的游客徑直入內(nèi)。心中一喜:武侯祠不用買門票了?(網(wǎng)上查詢,武侯祠門票60元)索性先游覽免費的武侯祠,稍后再去尋找錦里。此時雖近傍晚,武侯祠內(nèi)游人卻不少。據(jù)觀察,主要的人群都朝著大門右側(cè)流動。我自然隨波逐流。前行不久,眼前現(xiàn)出一條熱鬧的仿古小街。問問路人,禁不住樂了:我正行走在錦里古街上。


古街上最搶眼的,是這個掛滿華美錦囊的祈福許愿樹。樹的左下方,一塊刻有紅色“緣定三生”字樣的石碑,提示了在這里祈福許愿的主題。傳說,善男信女們只要將寫有自己心愿的紙條裝入錦囊,再將錦囊掛上神奇的許愿樹,就會心想事成,事事如意。細觀這棵古樸蒼勁的許愿樹,雖飽經(jīng)時代風霜雨雪,閱盡人間悲歡故事。卻依舊昂首挺立、枝繁葉茂。不懼萬千錦囊纏繞,承迎眾生殷切重托。令人頓生敬意。放眼望去,千千萬萬的紅絲錦囊聚在一起,隨這許愿樹的枝干不斷延長,形成了一條絢麗的錦繡長龍。


游走在錦里的青石街道上,兩旁的房屋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風格,就連時尚簡潔的德克士連鎖快餐店,也隨鄉(xiāng)入俗,換上了清末民初的川西建筑時裝:碧瓦飛甍、雕花綺窗、彩漆梁柱、宮燈高懸。如果沒有德克士那三個醒目的店名。我無論如何都不會將這個樓臺亭閣式的建筑同現(xiàn)代快餐店聯(lián)系起來。后來才知道,這是德克士僅有的一家仿古餐廳。


天色將晚,游人未見減少,街道上仍然顯得擁擠。大概因國慶長假的緣故吧,古街上大多是外地口音的人。人群擠過來游過去,卻沒有多少人進入街邊各色店鋪。人們似乎在觀看,又似乎在尋找。我開始隱隱擔憂,如果游人們轉(zhuǎn)身進了餐館……萬事食為先。我隨即進入一個路邊餐館,占據(jù)了二樓靠窗僅剩的一張餐桌。


洗刷得發(fā)白的原木方桌、長凳;土瓷飯碗、竹筷;魚香肉絲、焦香茄子、白菜豆腐湯、白米飯。熱飯騰起的蒸汽,夾帶著川菜的麻辣香味,緩緩隨風飄散。店堂老板娘迎送餐客的熱話甜語中,窗外的燈光漸次綻放。一盞又一盞扁圓形的燈籠,柔柔散發(fā)出橘紅的光與彩,映照著微微泛藍的天,溫馨愜意。


吃飽喝足懶懶下樓,緩步走出小餐館。突然發(fā)現(xiàn)門外古街上,逛街人流如洶涌之潮。趕快卷進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此時的錦里已是一片琉璃炫光,沿街紅紗燈籠漫掛。游人興奮的臉全被映照得紅紅的,像喝醉了酒。許多手拿相機的拍客,忙亂的躲避著鏡前晃動的人影,艱難的拍攝這妙曼夜景。我的拍攝經(jīng)驗是:貼壁慢行、眼明手快、偷隙疾行……


離開我吃飯的小店鋪后,被人群推推搡搡的擠著走了不遠,茶坊、客棧、酒樓、酒吧、小吃攤點、工藝品、土特產(chǎn)門市等紛紛出現(xiàn)在眼前。串串高掛的紅燈下,家家酒樓食店都坐滿了人。尤其是特色小吃店前,里三層外三層的擠滿了人。從人群的后方擠過,只能隱約見到騰騰上升的白色蒸汽,或是裊裊飄溢的青色熏煙。隨風飄來煎炸燒烤食物的誘人香味。好在我已經(jīng)吃得很飽了。


假日里的錦里,簡直就是游人組成的河流,歡聲笑語淌滿青石街道。相機里塞滿大紅的燈籠、鬧騰的人。不曾想,這喧鬧的古街上居然還有幽靜處。沿街木窗木墻的一家茶舍里,就有人安安靜靜的品茶、閱讀。兩耳不聞窗外聲,潛心自我宇宙中。


這是另一家茶舍。一窗之隔,兩個天地。木窗內(nèi)充滿柔柔暈暈,淺淺的色。木窗外閃爍紅紅火火,艷艷的光。木窗下是一條小溝渠,渠里流水潺潺。一個小木橋跨在彩波盈盈的溝渠上。窗內(nèi)的人在干嘛,窗外可沒人關注。一茬又一茬的人,排隊擠上小橋,擺出各種POS ,歡喜的組成一幅幅風景人像。


我隨在游人中,迷迷糊糊的前行??匆娏寺愤叺囊粋€小巷子。細長狹窄的巷子里掛滿了紅紅的燈籠。仿古的石磚墻壁被映得紅彤彤的。擠在人群中繼續(xù)迷迷糊糊的前行。又看見一個小巷子,細長狹窄的巷子里,依然掛滿了紅紅的燈籠。仿古的石磚墻壁被映得紅彤彤的。這巷子口有一個大大的壽字,剛才路過的巷子口有一個大大的福字。我是到了另一個巷子?還是巷口一頭為福,另一頭為壽的同一巷子?迷糊了。真的迷糊了。


準備離開錦里了,卻不知古街的出口在哪里。放眼觀望,到處都是紅燈,到處都是人。不愿意滿街詢問探路,只好走回頭路了。慢慢找尋留有印象的店鋪,找尋停留拍照過的地方。終于看見了吃晚飯的小餐館,看見了掛滿錦囊的許愿樹,終于回到了進古街的街口。經(jīng)打聽弄明白了,我進出的是錦里古街的后街口。


再見了,錦里古街。這次停留的時間太短,下次再來。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