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中國國家地理》之緣:紅石的故事


發(fā)布時間:2015年09月21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張?zhí)鞊?/a> 

標簽:

編輯的話:90后的讀者:從兒時翻看《中國國家地理》的圖片,到將閱讀《中國國家地理》變成自己的愛好,這份對《中國國家地理》執(zhí)著的熱愛讓我們感動!所以我們幫助這位“年輕的老讀者”走進雜志文章背后的故事,我們能做的只是鋪路,希望他的未來因為我們的陪伴而無比精彩!
張?zhí)鞊瘢骸案兄x《中國國家地理》,她用美麗的圖片,給我打開了一扇扇科學之窗?!?/div>
我拍攝的圖片,白霧籠罩下的紅石灘

我從小就在看一本雜志《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它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合辦的,很權(quán)威。因為我的父親曾是一名地質(zhì)隊員,所以,他每期都會購買。因為雜志的圖片很精美,所以當我還在目不識丁的童年,就在翻看雜志里的圖片了,漸漸的,《中國國家地理》成了我和父親共同的愛好。甚至,在我14歲到美國上學后,爸爸還會把每期雜志存放起來,等我假期回家閱讀。

今年暑假,我看了《中國國家地理》2015第7期,封面是一個熟悉的場景——雪山映襯下的紅石灘。三年前,我去過著名的貢嘎雪山,美麗的紅石灘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沒想到,居然在我熟悉的雜志里邂逅了我熟悉的場景,首篇文章就是《紅石灘:中國人建構(gòu)起來的風景》。

《國家地理》2015第7期,撥開了迷霧的紅石灘

精致的圖片、流暢的文字讓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美的讓人心醉、壯麗得讓人震撼的地方。一口氣把文章讀完,我產(chǎn)生了一個特別強烈的想法,希望見見文章中提到的生物學家,聽他講講,如何揭開了蒙在紅石灘上的迷霧,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美麗的奧秘。

編輯部聽說我是《中國國家地理》一個年輕的老讀者,便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幫我約見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劉國祥老師。帶著興奮也有些緊張的心情,我來到了位于美麗的武漢東湖的生物所。劉老師熱情接待了我們,帶我們參觀略顯擁擠卻又充滿神秘氣息的研究室,研究室有各種各樣的儀器,更有琳瑯滿目的各種藻類樣本。劉老師是國內(nèi)著名的藻類專家,是博士生導師,我也許是他接待的最初級的學生吧,但劉老師依然非常耐心的解答我很初級的問題……

我用肉眼欣賞紅石

問:您是如何研究紅石成因的,研究紅石有什么學術(shù)上的意義嗎?

答:其實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紅石形成的原因很簡單,單純研究紅石很難說有非常大的學術(shù)價值,但現(xiàn)代科學中進行一些跨學科研究非常普遍,用生物學的知識去研究一些地理現(xiàn)象也很有意義,例如計算機技術(shù)和生物技術(shù)的結(jié)合,就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學科——生物信息學。

問:從地理角度或者從攝影角度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色彩,在自然界,藻類無處不在,正是它們給我們的地球染上了各種各樣的顏色,而您從生物學角度又是如何看待藻類?

答:科學不僅關(guān)注物質(zhì)的表面現(xiàn)象,更關(guān)注其實本質(zhì)內(nèi)容,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藻類不僅有各種各樣的色彩,更有各種各樣的實際用途,有的藻類可以成為我們的食品,例如海帶;有的藻類甚至可以為我們提供燃料,例如有一種藻類可以提取乙醇;有的藻類可能對生態(tài)造成影響,例如前些年青島海濱形成的綠潮,所以,藻類研究對我們國家的經(jīng)濟活動、生態(tài)保護等都有非常直接的實際應用。

我用顯微鏡觀察紅石

問:在地理研究中,會拍攝很多美麗的圖片,在生物研究中,會把物質(zhì)分的很細,這些細微的組織也可以被拍成圖片嗎?

答:可以,生物研究中,也經(jīng)常會拍攝很多細微生物組織甚至細胞圖片,但與我們通常拍攝的自然界的圖片有所不同,我們經(jīng)常會通過顯微鏡觀察一個物體,如有必要我們也會拍攝單照片,例如單細胞圖片,但用普通相機是不行的,需要專業(yè)的生物照相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顯微鏡照相機,許多細胞圖片非常美,照相機廠商還經(jīng)常舉辦細胞照片攝影比賽呢!

細胞圖片

在國家頂級的研究室里,鼎鼎大名的劉老師給我上了一堂科普課,而我仿佛來到了藻類的殿堂,在這里,我看到了各種各樣、色彩各異的藻類樣本,看到了美輪美奐的藻類細胞照片,甚至看到了培養(yǎng)著可提取乙醇的藻類的大型試管。劉老師的平易近人讓我放松了許多,最后,他拿出一塊從紅石灘采集回來的紅石,耐心的指導我通過顯微鏡觀察樣本,顯微鏡下,紅石紋理清晰可辨。

鮮艷的紅色更加楚楚動人,我忽然覺得,科學知識就像這臺顯微鏡,讓我們看到了許多我們?nèi)庋劭床坏降拿利?,也讓我們知道了許多美麗背后的故事。

感謝《中國國家地理》,她用美麗的圖片,給我打開了一扇扇科學之窗;感謝劉老師,如果有一天,我有幸也成為一個生物科學工作者,那您就是我最初的領(lǐng)路人!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