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明月一輪蘊意豐


發(fā)布時間:2015年09月23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蔡榆 

標簽: 風土人情   

八月十五出現(xiàn)“天狗吃月”的月食現(xiàn)象,截至目前尚無見載。但是,在漫長的歲月延續(xù)中,中秋夜的圓月,積淀了豐富深遠的意蘊!
浙江蒼南蒲壯所城,祭月場景。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已近在咫尺。

記得前些年,因甚囂塵上的“月餅稅”,讓這個美好的節(jié)日蒙上了些許陰影。那年孩子還小,當電視屏幕上出現(xiàn)“月餅缺少一塊,代之以月餅稅”的漫畫時,小子很感興趣地問他老媽,那個月餅是不是被天上的狗狗給吃啦?

借佳節(jié)來臨之際,與各位聊聊有關中秋的往事……

祭月場景。

玩月觀濤夜泛舫

中秋節(jié),是我國民間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一個意蘊極為豐富的日子。宋人陳元靚所撰的時令類類書《歲時廣記》中有關“中秋”這一章節(jié)的文字稱,在這一天,有科舉、賞月、宴會、結彩樓、飾臺榭、觀江濤、泛夜舫、賞云海等好多事宜與它相涉……

從目前可見的各地老方志記載來看,大多以置酒備宴、饋贈月餅、呼朋邀友玩月賦詩等情節(jié)流傳于世。比如,弘治《溫州府志》這樣記載往日的溫州人家過節(jié)的事,“多于此夜邀賓朋飲酒賞月,達旦”??梢?,遠在昔時,這也可謂一個狂歡之夜了。明朝姜準撰著的《岐?,嵳劇穭t說得更為詳細:中秋夜置辦酒肴賞月,即便是貧苦人家,也不例外;傾城男女,成群結隊前往雙門(今稱朔門)的江邊觀潮,甚至不會因為天空下雨而停下那歡快的腳步;人群中,亦不乏“掬之以靧(音會,意為洗臉)面者”。用打到岸邊的潮水來洗臉這一細節(jié),足見前人在當晚的狂歡程度,亢奮的心情溢于言表,與如今前往海寧鹽官等地觀潮的人們不相上下吧。

這種情形,也可以從《中華風俗志》中關于昔時杭城中秋節(jié)的敘述得到佐證——人家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榼(音柯,意為古代盛酒或貯水的器具)蕩船,蘇堤之上,民眾通宵漫游,聯(lián)袂踏歌,盛況與白天無異。

有道是“宵游二萬七千人”的此夜,那是一個人間盡歡的時刻!不管富貧達窮,大家平等地面對一輪圓月,各找各的樂!

據(jù)《歲時廣記·中秋》的說法,唐朝四門助教歐陽詹,在貞元十二年與一班友人,客居長安邸中賦詩敘景,曲盡其妙,還特別談論中秋之月可玩的理由——冬則繁霜太寒,夏則蒸云蔽月。云蔽月,霜侵人,蔽與侵,俱害乎!而“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之中”,即秋之月,剛好在夏之后冬之前。其實,也這是對何謂“中秋”一說的最好解釋。他們認為,中秋之月,無“蔽與侵”之虞,值得好好把玩。

守著月餅的孩子們。這樣的場景,如今也不多見了。

故實所始未見載

雖然古人稱“中秋玩月,古今所同者也!”但,古來今往多少人,在共同面對這樣一個節(jié)日、享諸多歡樂之余,卻對“故實所始,騷人雅士不見于載籍。后世未嘗無遺恨焉?!?/p>

遠在南北朝時期梁代一位叫宗懔的人,撰著《荊楚歲時記》。這是一冊關于荊楚地區(qū)歲時習俗的著作,也是我國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專門記載古代歲時節(jié)令的專著。如今流行全國的不少傳統(tǒng)歲時節(jié)日,最初只是荊楚地區(qū)地方性的節(jié)俗。因此,后人可從《荊楚歲時記》的記載中尋找到許多節(jié)日發(fā)展演變的軌跡。

翻閱此書,涉及農(nóng)歷八月的是當月十四日,一個離“中秋”僅一日之隔的日子,可它談的卻是民間入山采“盛取百草頭露洗眼,令眼明”的故事,后世演化成八月做“眼明袋”的習俗,后來又演變做“眼明袋以互相贈送”的習俗。

關于中秋佳節(jié)起源,看來在該書形成之際的南北朝,還是沒有形成相關說法的。

對于孩子于來說,吃月餅總是那樣迫不急待。

此衰彼弱中秋勝

民俗學界認為,到了隋唐時,已有“玩月”的故事。《開元紀事》曾有記載,中秋夕,上與貴妃臨太液池望月。據(jù)說唐玄宗李隆基曾下令在長安太液池西岸筑一高達百丈的賞月臺。還有人認為,將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正式定為中秋節(jié),就是唐代的事兒?!短茣ぬ谟洝吩d“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jié),三公以下獻鏡及承露盤”。

但這個說法似乎并未受學界公認。理由為中秋賞月在唐時并未得到社會上下的廣泛參與,甚至還不成氣候。此節(jié)不僅不能與寒食相提并論,也無法與端午等同。在唐朝,除了王建有“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一句關于中秋之月的詩馳名外,即便是對杜甫、李白、韓愈、柳宗元等這些唐時的詩文中堅力量來說,吟中秋的作品,也只是“偶有之而不甚著”。

如果此說可信,說明中秋之月的賞玩與某種意蘊的附會,在那個時代可能也就是達官貴人等社會上層的雅事罷了。

宋朝之后,賞月之風比唐來得更為盛行了,甚至連酒樓都會裝飾一新。京城里的官僚顯貴也一樣要“飾臺榭”,以供賞月之用?!渡欧蜾洝罚ㄋ?鄭望之)也稱:汴,中秋節(jié),食中秋玩月羹。以中秋為節(jié)令的日子,普遍的意見認為是在宋朝所立。

到了明朝,宮廷祭月規(guī)模更大。有人稱,北京的月壇,即是嘉靖九年為供皇家祭月之用而修造。清朝之季,中秋則與端午、歲首并稱三節(jié)。一旦到了這樣的節(jié)日,商賈歇業(yè),百工休假。朝廷上下,民間之中,皆會在前一日即衣冠賀節(jié)?!岸宋玺兆樱星镌嘛?,饋遺紛紜”。據(jù)說,就連欠錢的,也必定會在五月節(jié)與八月節(jié)結算清楚,謂之“關節(jié)”。學界認為,中秋比端午還要被看重,即便是鄉(xiāng)僻小民,必飲酒食肉,與元旦(即春節(jié))同?!胺街?,惟六朝之冬至,可以仿佛,余則無此盛也。”從冬至的盛景轉(zhuǎn)向?qū)χ星锏暮駩郏袑W者認為,社會風俗的推移變化,有些時候也是不可思議的。

節(jié)俗是形成了,但源頭還是很模糊,有人將之追溯至嫦娥奔月的傳說,有人稱《禮記》中的“春祭日,秋祭月”即是原型,有人將之與明朝朱元璋餅中夾帶暗語的往事相聯(lián)系,各種說法都有,也都限于傳聞,均沒有定論。這大概也就是文前所謂“故實所始,騷人雅士不見于載籍。后世未嘗無遺恨焉”之說的理由吧。

溫州民間習俗中秋小擺設之“文昌神廟”。

樂酬佳節(jié)差異多

俗呼“八月半”的中秋,為人節(jié)。大多人家各備酒宴,呼朋喚友玩月賦詩,以酬佳節(jié)。有“天下皆然”之勢。但寧波民間習慣上“玩”的卻是十六日的月。

昔日寧波全郡所屬于各縣,中秋節(jié)并非農(nóng)歷八月十五,而是選擇擁有最圓之月的十六。據(jù)《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東卷》中有關“寧郡屬邑”對中秋節(jié)的記載,相傳是宋宗蕃所改,也有稱是為歷史上的越王母親大人的生日在十六,所以改之。不過,學術界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一說,不知先人是否已有感覺了?

與此有著某種呼應的,則是昔日處州府屬下的麗水、龍泉等縣的中秋歲俗。在農(nóng)歷七月半的中元節(jié)之后,便是冬至節(jié),而無中秋一節(jié)的記載。在青田縣,由于地處甌江上游的緣故,每當?shù)搅酥星镏?,大潮漲至青溪,當?shù)氐呐觿t素淡著裝并于溪邊浣手,夜色中,一輪明月倒映水間,一群姑娘在水一邊,意境相當美妙。不過,這不是姑娘們對著明月傾述衷情之舉,而是“當祓禊之意”,即模仿古代在水邊舉行的除惡之祭。

在浙西的衢州江山、常山一帶,往往在中秋之夜,摘瓜果、芋頭,用衣服相包送到新嫁女的家里,有些還配以吹打班在前引導。稱“送燈”或“送子”,意為祈子、送子。

溫州地區(qū)的月秋習俗,與其它地方大同小異,只是永嘉則用鴨饋節(jié)(據(jù)說秋到鴨肥,而且性涼潤燥,也適合民眾的飲食習慣),以粉面作餅送小兒;平陽則以月餅、菱藕諸物相互饋送,在今天蒼南一些地方,外婆家在節(jié)前要給未成年的外孫送餅,俗稱“送八月十五”;瑞安除了以粉面作月餅、邀賓朋玩月之外,民眾在過此節(jié)俗還有臨江觀濤的習俗,這可能與境內(nèi)飛云江有關。

在溫州民間,有一個圍繞賞月而打制“小擺設”展示的特殊習俗。即在中秋前后,一些商鋪或是人家,會在中堂上放幾張桌子,專門展示各種小模型物品,這些擺設用品,涉及衙門、王侯將相的宅第、生活起居所必備的相關如樓臺、輿馬、燭臺、幾案等,均按比例縮小,十分逼真。這些制品,很能體現(xiàn)溫州工藝美術在地域上的特色。

溫州民間習俗中秋小擺設之“封疆大吏塑像”。

明月一輪蘊意豐

今天,民眾對于中秋,似乎更注重其團圓之意。千里之外的親朋好友,雖然此時也可共享一輪明月,卻奈何不了團聚一詞的實在意義。古人所言“別時容易見時難”,在這一刻,在這一輪明月背景下,思鄉(xiāng)、念親、團聚的訴求,似乎更突顯出來。

中秋,除了思念團圓之意外,還有“禮神祀先”、“秋報”的功能,但此俗已漸漸淡去了。

在溫州地區(qū)的氣象俗諺中,類似“云漲中秋月,雨打元宵燈”這一俗語很普遍,而在不同的地區(qū),只是說法稍顯不同,如“八月十五云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雨打上元燈,云罩中秋月”等。這就是中秋夜能預測來年天氣的功能。

據(jù)《中華民俗方言文獻選編·清嘉錄·八月半》中稱,中秋夜的天氣狀況,往往會被民眾用來卜測來年元宵夜的晴雨。此舉還頗“良驗”。在《周恭肅集》中,他老人家稱,“但愿中秋不見月,博得元宵雨打燈”(周恭肅:吳江人,弘治壬戌進士,官至吏部尚書,謚恭肅)。

如果說,來年元宵天氣的好壞,可以從中秋之夜來預測的話,那中秋這一天,對于古代士子來說,則可謂一個能改變?nèi)松壽E的日子。因為封建社會的科舉考試,往往會選在中秋這一天進行。

據(jù)史料記載,宋太祖乾德四年,朝廷就曾就開科詔天下諸州,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舉行鄉(xiāng)試。四川也曾將省試的日子定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秋天是桂花盛開之季,科舉時代對考試及第俗稱“折桂”。 而傳聞月亮上的廣寒宮有桂樹。安排中秋日開科,與“蟾宮折桂”這個殘酷而又美麗的情節(jié)有了某種聯(lián)系。按《歲時廣記》所載,“科舉之年,中秋必有月”。不過,無月中秋,也是常事。只是不清楚這開科之“年”與中秋之“月”,二者究竟誰為因誰為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節(jié)日,一定給了古代士子轉(zhuǎn)換人生角色的一個良辰佳機……

溫州民間習俗中秋小擺設之“關爺神像”。

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以這一輪圓月為題進入各類文藝作品,經(jīng)各朝文人雅士的筆墨加工,或主角或背景,已成一種集體記憶、一種人生情結深烙心間。這也使得諸君對此有莫大的期待!于是,選用二三詩詞,權當本文結尾——

范純?nèi)试佋略娫唬?/p>

白首相知有幾人,良宵難惜醉醺醺。此心直欲清如月,外物何妨薄似云。

飲若長鯨吞巨浪,詩如老將納降軍。過從幸得閑中樂,好惡榮枯莫疆分。

趙孟頫詠月詞曰:

行止豈人力,萬事總由天。燕南越北鞍馬,奔走度流年。今日芙蓉洲上,洗盡平生塵土,銀漢溢清寒。卻憶舊游處,回首萬山間。

客無嘩,君莫舞,我欲眠。一杯到手先醉,明月為誰圓?莫惜頻開笑口,只恐便成陳跡,樂事幾人全。但愿身無恙,常對月嬋娟。

溫州民間習俗中秋小擺設之“旌旗”。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