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中國國家地理》的故事


發(fā)布時間:2015年10月13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史沛林 

標簽:

編輯的話:80后讀者:又是一次美麗的偶遇,追求完美閱讀感受的他遇見了《中國國家地理》。在他眼中,《中國國家地理》像是一位來自書香世家的大家閨秀,有美麗的外表,更是學富五車,有豐富的內(nèi)涵。愿這名可愛的讀者在人生路上因《中國國家地理》的陪伴而天天開心。
史沛林:“《中國國家地理》:圖文并茂的內(nèi)容,專業(yè)知識與實例相結合,美麗壯觀的風景圖片,講解的內(nèi)容比任何一本旅游指引更具科學性、全面性、前瞻性,非常詳細。”
我收藏的《中國國家地理》

我從小就看著父母坐著飛機到處旅行,帶著各式各樣的小禮品回家。那時候總覺得坐飛機可以飛上天空很酷很刺激,能在天空上俯瞰美麗的大地。因為那時候的我,最高達到的地方就是游樂園里面的摩天輪。我也希望他們每次出行都能帶著我一起走,可是他們總說外省的人吃辣,外面的地方冷,一直不肯帶我去。后來我暗自下定決心,鍛煉我的辣覺,增強我的體質,多看地理知識,總有一天帶著自己修煉本領到外面去。后來發(fā)現(xiàn),辣椒真的越吃越多,越吃越香,體質不行體重補上,不過地理知識的修煉,只能從父親車上的地圖冊、初中的地理課本慢慢積累。但看多了,也就是學習了用地圖的技能和基礎但抽象的地理知識。那時候網(wǎng)絡不發(fā)達,鎮(zhèn)上的書攤只有報紙和飲料,書店都是教輔書,想找一本圖文并茂的地理書籍的確很難。直到有一天,我到縣城讀高中,一次的偶遇,讓我和《中國國家地理》結緣了。

我來自廣東,希望能出廣東特輯。

我很小就是個球迷,那時候廣州離恒大還有很遠,當時的廣州隊還在中甲,還叫廣州日之泉。那天以為通過報紙看看球隊近況,在報攤看完就算了,也不打算買。結果以為走人的那一剎那,我被一本掛在書攤架子上的金黃封面雜志吸引了。雜志上面寫著貴州專輯,再上面就是雜志的名字,“中國國家地理”。這就是我第一次與《中國國家地理》的遇見。開滿著金黃油菜花的興義萬峰林與初中課本上說的水土流失嚴重、寸草不生的喀斯特貴州有著天壤之別。我輕輕的拿下雜志,雜志有權威的名字,最重要的是2004年10月刊就有特別的coupon,加厚了16頁和加送一份地圖。

貴州專輯

這不就是我想找的書籍嗎:圖文并茂的內(nèi)容,專業(yè)知識與實例相結合,美麗壯觀的風景圖片,講解的內(nèi)容比任何一本旅游指引更有科學性、全面性、前瞻性,非常詳細。我看了一下雜志的價格,16元,對于外地寄宿的學生來說,的確有點貴。不過最后,不舍花一元錢買報紙的我還是掏了16元錢買了我的第一本《中國國家地理》?;氐剿奚?,我一字一句地把內(nèi)容讀完,里面多方面地介紹了貴州,都是一些課本沒有講授的知識。同時,雜志內(nèi)容通俗易懂,美麗的圖片讓人印象深刻,別忘了,雜志中間還夾了一份地圖,地圖一樣做得有趣生動。很少有一本雜志做到像書籍一樣值得收藏,因為一個地方的地理因素是永恒不變的,貴州在云貴高原的事實到我兒子長大了還是這個現(xiàn)實,而一個地方的環(huán)境變化,人文和傳統(tǒng)會隨著地方發(fā)現(xiàn)而改變,甚至破壞,但雜志的專家們提前一步記錄了這些寶貴的財富,以后的人看到的可能并不是原來的傳統(tǒng),但雜志之前讓他們知道,這個地方曾經(jīng)是這樣生活過或者現(xiàn)在還有這樣生活著,因為歷史和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他們需要這樣的生活傳統(tǒng)。從那開始,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每月的15日我都會到那個書攤轉轉,并買下一本《中國國家地理》,也從那開始我沒有錯過任何一期《中國國家地理》。

從2005年開始,中國國家地理開始做10月特刊:特厚,特有內(nèi)容。2005年的10月,我直到25日才看到雜志上市,而且書攤的老板也很會做生意,明明16元的定價收了我25元錢,我恨他,學生的錢都殺。不過回到學校,我還是把這本加價的雜志介紹給同學們。到了大學,沒有機會逛那個書攤,所以就通過雜志后面的方式成為會員,每期都會直接送到家。

2009年,新浪開通了微博功能。我也跟著加入了微博大軍,不久,李社長和單主編都來了,連《中國國家地理》后來也開了官微。微博這種自媒體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更直接地參與到雜志社舉辦的活動,有機會看到雜志社成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同時還有機會與他們直接交流。我是比較早參與官微舉辦活動的讀者,所以只要我看到官微有活動,我就會報名,八九不離十地中了獎,但后來關于《中國國家地理》的讀者越來越多,參加活動的讀者也多了,我的中獎幾率就少了。在我的獎品中有2010年10月的《海洋中國》印有我名字的專閱刊和單主編的《中國景色》。

海洋中國

到2012年9月,由于我那一字一句讀《中國國家地理》的習慣,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錯誤,通過微博 @ 了官微和科長。我以為雜志社只會在下一期的雜志上說明錯處并修正。但我發(fā)現(xiàn)我剛發(fā)出去不久,雜志社的編輯馬上私信與我聯(lián)系,感謝我的支持。而晚上,李社長竟然也與我聯(lián)系了。我太驚喜和驚訝了。李社長還送了一本由他主編的書籍給我。我萬萬沒想到雜志社的辦事效率這么高,畢竟每天肯定很多人 @ 了他們,他們真的會每個 @ 和評論都看,甚至有需要的話還會第一時間回復。我把李科長送書一事告訴了我的女朋友,畢竟這種幸福事情要分享。誰知道她知道我準備生日,她竟然拿了我的手機冒充我與李科長私信起來,懇求李科長在扉頁上送上祝福。我知道后還說她多事,科長忙,別打擾他。李科長的書送到了,厚厚的一本,里面還真帶著李科長的祝福語,并簽了名。感謝科長的祝福。也剛好,今天也是我的生日,回想三年前的一刻,心里還是激動。

賞心悅目的封面

2013年春節(jié),因為一張89元廣州飛貴陽的機票,完了我的國家地理初戀夢。帶著國家地理游貴州,自己也成了半個導游。從安順顛簸了近4個小時的大巴車來到興義,為的就是在興義的萬峰林,當年同一個位置拍一張同一樣的封面。不為復制,不為裝,只為尊重、敬仰和支持。

最后?!吨袊鴩业乩怼?5歲生日快樂,也希望《中國國家地理》越辦越好。

忠實讀者

史沛林

2015年10月11日于廣東廣州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