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明月灣


發(fā)布時間:2015年12月16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侯一華 

標簽: 背包旅行   風景物語   

去明月灣古村采風,緣于姑蘇老同學描繪它的一幅水墨畫,和唐代大詩人贊美它的一句詩。 熟諳此村的昔日同窗介紹,明月灣古村位于蘇州太湖西山島南端。因其背倚青山,地形宛如一鉤明月,故得名明月灣。明月灣村大約建于春秋時期,至唐朝時期聞名遐邇,村落狀似“棋盤”,迂回深邃。他作畫的動因也是唐代大詩人皮日休稱道的那句詩:“試問最幽處,號為明月灣”。

風光攝影三分靠天。好不容易等到一個晴到多云的日子,午后驅(qū)車前往,期盼的心情如那飛轉(zhuǎn)的車輪一樣急切,一路上腦海中不斷浮現(xiàn)出那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山水潑墨畫。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抵達村口時,那大快的云層就如舞臺上的帷幕徐徐將明媚的太陽遮擋,原來波光粼粼的湖面景色一下暗淡了許多。 獨自佇立湖邊,凝望一湖秋水,思緒猶如那緩緩跳動的漣漪層層展開:水是靈動的,有生命的,也帶有情感的。同樣是水,聯(lián)想起在壺口、在虎跳峽,那時曾經(jīng)年輕的我,興趣盎然地凝視著那一瀉千里、奔騰不息的滔滔浪花,腦海中就立刻疊現(xiàn)出“銀河落九天”、“卷起千堆雪”的壯闊畫面;而此刻面對涼風吹拂、緩緩流淌、黯然憂傷、如泣如訴的太湖水,如今奔六的我卻怎么也亢奮不起來,盡管我還是第一次來到明月灣!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那優(yōu)雅動聽的《太湖美》也似乎只停留在旭日東升之時,而在此時夕陽西下之際,濃云密布的空中飄來的仿佛是列賓的《伏爾加河纖夫》和阿炳的《江河水》,曠遠幽深、遼闊蒼涼,如遠古的牧歌,凜冽而惆悵,散發(fā)著絲絲淡淡的鄉(xiāng)愁。哦,莫非是人老心衰、境由心生的緣故吧?我猜測兩千多年前孔夫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大概也是年過半百后的人生感嘆吧!

“高大上”的古樟樹

好久才緩過神來,慢慢往村中走去,迎面而來的是一棵“高大上”的古樟樹,如傘似蓋,據(jù)說已逾千年歷史,是古村的見證者;古河涇、明月橋、古樟樹、旗桿、土地廟集而成景,現(xiàn)已成明月灣的標志景觀。古河涇花崗石駁岸,是古村出入太湖的必經(jīng)之道,在太湖大橋未建成之前,此口乃村民進城最便捷的口岸。明月橋得名于吳王與西施相攜在此共賞明月,后已改建為平板石橋,也是舊時從水路上岸后,進村的唯一通道。此處只見:小橋流水,木船靜泊,村姑岸邊浣洗,歸鳥林中嬉戲——儼然如一幅未加任意修飾天然而成的鄉(xiāng)村畫卷!此時,心情也隨之舒展了許多。

沿著村邊店主指引的方向,徑直向本村與外界溝通的主要水上通道明月灣古碼頭走去。店主還告知,古碼頭是斜向伸入湖中的,既可方便進出明月灣港的船只航行,又能擋住太湖風浪對港內(nèi)停泊船只的沖擊。據(jù)傳白居易等歷代名人也曾由此泊舟登岸。自從太湖大橋通車以后,明月灣古碼頭已褪去了昔日的繁華景象,如今已成了游人、戀人和影人流連忘返的絕佳處。也許是因我這老攝影愛好者的誠意感動了天公,此時西下的夕陽終于撩開了籠罩已久的層層面紗。臨近湖邊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大樹掩映下那用石塊砌成的頗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的半圓形拱橋狀門洞,夕陽余暉將門洞內(nèi)壁滿滿點亮,情景與心情如大門洞開頓時豁然開朗。此時,恰巧一葉扁舟緩緩出港、一道斜陽傾瀉在明月灣古碼頭的花崗巖石板上滿地生金,我急忙按下快門將那醉人景色收藏。

走出門洞,又見一對戀人挽臂同行在灑滿金色陽光的古碼頭石板上,酷似一對新人踩著紅地毯正步入金碧輝煌的婚姻殿堂。興致漸濃的我,還走進停泊在碼頭附近的漁船上,以船家晾滿魚干的漁篩為前景,將“日落湖水紅勝火”的美景一并定格在相機之中。

往回走的時候已是金雞西墜玉兔初升了。那晚,我夢見了自己就是那金燦燦夕陽下泛舟湖上暢快游弋的性情小伙。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