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岡仁波齊的轉山之路


發(fā)布時間:2016年10月14日 文章出自:用戶投稿 作者: 孫巖 

標簽: 社區(qū)推薦   風景物語   且行且歌   阿里地區(qū)   

岡仁波齊,一座神圣之山、一座絕美之山。

岡仁波齊位于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高原中心。白雪覆蓋的山峰巍峨挺拔,圣潔莊嚴。藏傳佛教、印度教、苯教和耆那教都尊它為神山,使它沐浴在神圣的光芒中,令人神往和追隨。它也是許多旅行家眼中的“最美山峰”,超然的氣度,迥異的風景總能讓人心生震撼,嘆為觀止。岡仁波齊如金字塔般雄偉的身姿,在阿里——這個世界海拔最高的地方之一——屹立,仿佛是聯(lián)接天堂與人間的階梯,是人間最有靈性的地方。

在阿里幾年,許多次從神山下路過,每每只是遠眺它雄偉的身姿。轉一回山吧,是心中的向往,不知能否完成這樣一個艱巨的任務?;蛟S,在阿里,轉過一回山,才能真正領略神山的魅力,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阿里人?

終于,在將要離開阿里的時候,決定,約上三五好友,共同完成這一夙愿。

岡仁波齊,我們來了!

岡仁波齊:一座文化之山

神山岡仁波齊,圣地中的圣地。沒有哪一座神山能象岡仁波齊這樣,同時被藏傳佛教、印度教、苯教和耆那教四大宗教所青睞,共同視為最神圣的地方。

在四大宗教中,岡仁波齊都地位崇高,被看作是世界的中心。藏傳佛教認為這里是勝樂金剛的場所,代表著無量幸福,是佛教傳說中的須彌山,藏族人民親切地稱它為“雪山寶貝”;印度教則認為它是濕婆的住所;苯教認為它是發(fā)源地,始祖辛饒米沃便是從這里誕生;耆那教作為印度最為古老的宗教之一,認為該山是其祖大雄得道之處。千百年來的宗教崇拜,賦予岡仁波齊無限神秘的形象,使它成為阿里最神圣的山峰,也成為最具有文化意蘊的山峰。四大宗教共同尊崇岡仁皮齊為神山,彰顯出它與眾不同的地位。

岡仁波齊位于阿里地區(qū)普蘭縣,海拔6683米,是岡底斯山脈的主要山峰。它常年被冰雪覆蓋、冰川眾多,被譽為“冰山之母”。在它的南面,則是圣湖瑪旁雍錯和鬼湖拉昂錯。岡仁波齊所在的小鎮(zhèn)被當?shù)厝朔Q之為“塔爾欽”,意思是“旗桿”,來源于每年的佛誕日舉辦的薩嘎達瓦節(jié)豎經幡柱的活動。

阿里是古代象雄王國的所在地。象雄文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曾是青藏高原歷史最為悠久、文明最為成熟的文化中心。鼎盛時期,其影響力擴散到了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qū)。阿里身處印度、尼泊爾宗教文化、克什米爾西域文化和西藏文化的交匯處,盛產食鹽、黃金和麝香,通過這些物資與周邊的國家和地區(qū)有著長期的經濟往來。商賈云集、人員流動使得岡仁波齊成為周邊區(qū)域共同信奉的神山。特別是對于印度教而言,恒河、印度河的源頭都能追溯到岡仁波齊,因此,對印度教徒來講,岡仁波齊的地位極為尊榮。  

對藏傳佛教來說,神山最大的節(jié)日當屬薩嘎達瓦節(jié),也就是藏歷四月十五日(2016年是5月21日)。相傳,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成道、圓寂都是在四月十五日,因此在這個月要舉行各種活動加以紀念。神山岡仁波齊山腳下的色雄小鎮(zhèn),則是豎起巨大的經幡柱,慶賀這一神圣節(jié)日的到來。

薩嘎達瓦節(jié)這天,來自藏區(qū)四面八方的信徒都會聚集在色雄。巨大的經幡柱已經斜立在神山腳下。大德高僧們坐在經幡柱邊,不斷誦經;信徒們圍繞著經幡,或膜拜、或靜坐、或磕長頭轉經。每隔一個小時,經幡柱就會往直立一些,直到中午時分,巨大的經幡柱完全直立起來。這時,滿山遍野的信徒大聲歡呼,撒著經片紙、糌粑粉,慶祝這個神圣時刻的到來!經幡豎起,今年的轉山活動也就正式啟動了。信徒們開始了虔誠的轉山之旅。

每年,印度教徒千里迢迢,穿過喜馬拉雅山脈的艱辛路途,前來朝拜岡仁波齊;藏區(qū)信仰苯教的信徒,也會為了完成心愿前來轉山。

岡仁波齊承載著信徒們的美好愿望,是他們的精神所依。它自然成為阿里最具代表的文化符號,是一座自然造就的偉大地標。

360度的神山景觀

作為阿里最為著名的景觀,神山岡仁波齊的身姿自然成為阿里最為亮麗耀眼的風景。進入普蘭縣境內后,舉目皆可看到神山的雄姿。

岡底斯山脈通體是礫巖組成。厚厚的砂礫層層疊疊,幻化出形態(tài)各異的峰體,堅韌又荒涼。阿里的高海拔與寒冷氣候,使山體幾乎寸草不生,只有在降水較多的年份,近處的山丘覆蓋一定的土質,才會出現(xiàn)難得的綠意。

岡仁波齊周圍的山體海拔多在6000米以上,岡仁波齊峰在群山中卓然而起,通體潔白,狀似金字塔,伸入云霧之中,遠遠望去,超群之感令人震撼。

季節(jié)不同,岡仁波齊的景色隨之變換。春夏時節(jié)算是普蘭的雨季,云量增多,岡仁波齊經常被掩蓋在云層之中,難見真面目;秋冬時節(jié),天氣晴朗,在湛藍的天空下,神山山峰白雪皚皚、山頂金字塔雄偉、山腰“天梯”歷歷在目,如同閃亮的皇冠。

當?shù)匕傩罩?,一直有著這樣的傳說,阿里境內的群山無論高低,山峰都會向岡仁波齊傾斜、彎腰,表示向這座神山俯首膜拜。仔細觀察,倒也確有幾份相像。與神山相鄰的的納木那尼峰,是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我國境內最高的山峰,也是阿里境內最高的山峰,海拔7700余米,比岡仁波齊高出1000米,卻山頂平坦,向神山方向延伸,真似朝拜神山一般。

另外,人們常誤以為岡仁波齊是岡底山脈的主峰,其實不然。主峰是位于岡底斯山脈中段薩嘎到仲巴一帶的冷布岡日峰,也被稱為羅波峰,海拔7095米。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岡仁波齊的卓然氣質和神仙眷顧,使得其他山峰無法與之媲美。

朝拜神山,有多個角度。

219國道(新藏線)沿線的若干區(qū)域是欣賞神山雄姿的最佳觀景位置。沿219國道所欣賞的是神山南面,能看到狀似金字塔的山頂,也是藏傳佛教所認為的正面。1300公里里程碑附近,距離神山位置極近,藏民們在此處設立了經幡群,朝拜神山。

1313公里里程碑處,背靠神山,被驢友們尊稱為 “有靠山”。

1314公里里程碑處,驢友們已經自發(fā)的將它和“一生一世”聯(lián)系在一起,在里程碑上寫滿了祝福的話語。

如果去塔爾欽小鎮(zhèn),可以觀賞到神山掩映在層層山丘之上巍峨挺拔的身姿。

從老巴嘎鄉(xiāng)往圣湖瑪旁雍錯方向走,回首,能夠看到岡仁波齊最為正面的金字塔形象。山腳下河流濕地與牛羊成群,一派高原牧歌景象。運氣好的時候,還能看到成群的藏野驢或黃羊。

到了通往普蘭縣城公路邊、圣湖畔的觀景臺,則能夠遠遠地看到金字塔般的神山超越眾山而起的雄姿。

鬼湖拉昂錯畔的觀景臺,則能夠看到深碧的湖水與寧靜的雪山剛柔并濟,交相輝映的景象。印度教的教徒們也常會在這里靜觀神山、肅穆膜拜。

轉湖路上,沿著圣湖瑪旁雍錯湖行走,你就會欣賞到整個藏區(qū)最美、最震撼的景像:神山圣湖相伴相生,遙相呼應,是守護著阿里大地兩尊神祇!

而阿里最為神奇壯觀的景象,就是神山岡仁波齊所在的岡底斯山脈與納木那尼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脈,在此地相距不過十公里。站在兩座山脈中間的平川中,放眼望去,兩座山脈仿佛觸手可及。如果乘坐阿里—拉薩的航班,從空中望去,岡仁波齊與納木那尼峰清晰可見。兩座山脈中間,則是圣湖瑪旁雍錯和鬼湖拉昂錯。那種神奇與壯觀,讓人不能不感嘆大自然的造化,生出崇敬之心!

轉山途中,則是近距離膜拜不同景觀的神山岡仁波齊。那些震撼的景觀,在轉山過程中再詳細地描述吧!

不同的角度,會看到不一樣的神山,但那種令人膜拜的心情,卻依然。

轉山之路:第一天

轉山的路與時間

轉山之路一般從神山下面的小鎮(zhèn)巴嘎鄉(xiāng)出發(fā),圍繞神山轉一圈又返回巴嘎鄉(xiāng)。轉山是有講究的,藏傳佛教和印度教均順時針轉山,而苯教徒則是逆時針轉山。

轉山全程52公里,一般需要1—3天,全程有休息點和補給點。腳程快的,通?;?8個小時左右就可以走完。虔誠的藏傳佛教信徒會用磕長頭的方式、用長達三周的時間轉完。轉山途中最艱苦的地方,是翻越海拔5630米的卓瑪拉山口。

藏傳佛教和印度教轉山的大致行程如下:塔爾欽—色雄—曲古寺6km—哲日普寺14km—卓瑪拉山口8km—仲哲普寺10km—塔爾欽12km。

轉山的意義

按照藏傳佛教的理解,轉山一圈能洗凈一生的罪孽,轉13圈更為圓滿。到了特殊的年份,轉山的功德則會加倍。像2014年是藏歷的馬年,被認為是岡仁波齊的本命年。按照傳說,當年轉1圈相當于平時的13圈。所以那一年整個信奉藏傳佛教的信徒都聚集神山,轉山以求最大的福分。只有轉過13圈的人,才能被允許進入更高級別的轉山線路,比如翻越康珠桑拉姆拉山口的捷徑,或是到達神山南坡的內轉經道。而真正的修行者應該轉夠108圈,可以涅磐成佛,所有前生后世的罪惡全都一筆勾銷。

我們不信仰藏傳佛教或印度教的中土人士為什么要轉山?

中土人士見佛就拜、求財求官求福的實用主義心態(tài)當然是一個首當其沖的理由。如果朝拜萬一能帶來福分,那為什么不去做呢?

也許很多西方人的態(tài)度更值得我們學習。期待與神圣的事物相遇從而獲得一種不同尋常的超越體驗,或是歷盡艱辛而擁有美好的回憶。這樣的人生體驗才是最為寶貴的。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去體驗呢?

色雄

從塔欽出發(fā),到達色雄。沿途能看到神山雄姿從近處的山丘中逐漸顯露出來,并且越來越高大。覆蓋著白雪、巨型金字塔狀的岡仁波齊峰清晰地出現(xiàn)在眼前。山峰上由巖石的風化、冰雪的積累,形成了如同“天梯”般和佛教“萬字符”宗教符號般的峰體,讓人頓生膜拜之情。

來到色雄,就能看到巨大的經幡柱豎立于此。這就是每年薩嘎達瓦節(jié)舉辦的地方,信徒們聚焦在這里,朝拜經嶓柱豎立的神圣時刻。

巨大的經幡柱、西邊的經幡群迎風飛舞,空地上的石塊刻滿了六字真言,形成瑪尼石群,佛塔與香爐肅穆;正前方是雄偉的神山,神山腳下是天葬臺,這一切都構成神圣、神秘又莊嚴的氛圍。 在這里可以近距離欣賞神山,因此,無論是日出日落,或是夜晚星空,觀看或拍攝都十分震撼,無不令觀者動容。

曲古寺

從色雄往岡仁波齊進發(fā),經過神山西邊的拉龍曲河谷,就可以看到達曲古寺。

拉龍曲河谷布滿巨大的石塊。這些石塊重達幾噸,體積也足足有一個卡車那么大,仿佛是神秘的力量將它們拋在這里。河谷東岸是神山底部巨大的砂石巖,泛著深紅色、土褐色,透出滄桑之感。河谷西岸的半山腰上則是曲古寺。曲古寺與神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對于沒有辦法轉山的信徒來說,繞著曲古寺轉13圈就相當于轉神山一圈,也算是一種補償。

無論從河谷的巨石間往往神山望去,或由曲古寺往神山望去,神山依然遙遠、威嚴。

轉山的人不斷走過這里,虔誠的信徒磕著長頭,一步一叩,堅定往前。

從曲古寺往哲日普寺的路程變得漫長起來。這一路基本是沿著神山西側行進。神山的西側,是陡峭的整塊巖石構成的巨大巖壁,頂端是白雪覆蓋的山頂。沿著布滿祈福的堆石爬上一個緩坡,此后路途就變得平緩起來。沿途可以看到眾多轉山的藏人。印度教徒通常都是乘坐馬匹前往第一個休息點——哲日普寺出發(fā)。

神山北面的雄偉身姿與景觀

到達哲日普寺休息點,這里的海拔有5100米。我們選擇在寺廟對面的帳篷住下,這里恰好就位于神山腳下,也是欣賞神山北面最好的位置之一。

北面的神山象是一塊巨大的巖石,呈半圓形。這里完全不同于正面的金字塔形狀,是印度教所認為的神山正面,因此,轉山的印度教徒都會選擇在此休息一晚,朝拜他們心目中的圣地。

黃昏的哲日普寺天氣多變。開始陰云密布,還下起了雪粒,甚至神山都隱藏在陰云中。聯(lián)想著近日的天氣情況,我有點沮喪,擔心無福欣賞神山真容。沒想到,雪粒開始變成了小雨,不一會兒太陽突然從云層中穿了出來。我的第一反應是:要出彩虹了!

奔出帳篷,果然,神山東北方向出現(xiàn)了美麗的彩虹。兩個藏族小姑娘看到彩虹也興奮地跳來跳去,而我就在旁邊捕捉下這美好的時刻。

盡管遺憾彩虹沒有跨越神山,但一路走來,已經有那么多的驚喜,何必糾結這一點兒不如意呢。小缺憾,才會有再來的動力。

黃昏的時候,天氣徹底放晴。日落前金燦燦的光芒投射在神山上,呈現(xiàn)出壯觀又絕美的景象,覺得再多辛苦也值得。

夜色里的神山,與白天大為不同。那天是農歷的十五,碩大的月亮照耀著神山,神山的積雪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白天看起來雄壯的神山身姿,在深沉的夜色里,散漫的月光下,變得嫵媚而浪漫起來。

第二天早早起床。天上依然有些陰云,心里很忐忑,擔心又會失去一睹神山日出壯觀景象的機會。隨著日出時分臨近,陰云慢慢散去;太陽躍出云層的一霎,陰云奇跡般地消散了!陽光打在神山上面,金光燦燦,十分壯麗。我,終于看到了夢寐以求的日照金山!狂喜的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狂按快門,捕捉這最為燦爛的時刻。

歡樂的時刻,時間飛快。不知不覺中,天已大亮。印度教徒們紛紛啟程。同行的伙伴們催促我離開。戀戀不舍地收拾好東西,趕往下一站。

轉山之路:第二天

向卓瑪拉山口進發(fā)

接下來這段路程是最為艱難的一段。由海拔5100米的哲日普寺,要開始向海拔5600米左右的卓瑪拉山口進發(fā)。這段的路程大概有8km,全是上坡,而我卻要背著至少6kg的東西。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這簡直是對人的磨煉與考驗。每走20米,就想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同行兄弟問我們領頭大哥:還有多遠,還有多遠。大哥說:走吧,走吧,時間到了,也就到地方了。

進發(fā)的過程中,慢慢從岡仁波齊北面繞到它的東面。環(huán)繞著神山的路邊,有著巨大的瑪尼石刻和祈福的堆石,居然有一條河谷和大片濕地,而且,居然有一群牦牛在那兒悠閑地吃草。能夠感受到,盡管這里條件艱苦,依然有人居住。也許對信徒們而言,能夠生活在神山下,想必是至高無上的福分吧!

這一路異常疲累,人已不想開口說話,只能默默趕路。往卓瑪拉山口攀爬的時候,我覺得已經體力不支。回頭眺望,神山正從土黃色的山峰后面露出頭來,雪山如同明燈般指引著人們前行。山腳下有騎馬前行的印度教徒,有健步如飛的藏族大叔,他們都在虔誠地膜拜神山,完成自己的精神功業(yè)。

卓瑪拉山口半山腰下一個有不知名的小湖,可能是山上的冰川水和雪水融化而成的,碧綠如洗,遠處的神山倒影在湖水中??吹矫利惖木跋?,我似乎突然有了力氣,走到湖邊欣賞這難得的美景。

從這里開始,路越走越艱難,要往海拔最高處慢慢進發(fā)了。幾乎每走幾步就要休息一下。碰到同行的兩個尼泊爾人,他們千里迢迢來轉山,與我們微笑著打招呼,相互鼓勵著往上爬。隨著經幡越來越多,大哥告訴我們:最高點、最難點的卓瑪拉山口近在眼前了!

終于要攀爬到傳說中的卓瑪拉山口了。橫在我們西邊的一座山峰,懸崖峭壁上面累積著千年不化的冰川與積雪,把神山完全遮擋住,如同天塹,不可逾越;通往最高處的是一條崎嶇小道,仿佛是對我們的考驗。在山口的懸崖邊,經幡與瑪尼石邊插著一個指示牌,已經傾斜,上面寫著:卓瑪拉山口,旁邊有人用筆寫著海拔數(shù)字5600米。這個標志性的地方,我們是經歷很多極限困難才攀爬到的,必須要留念。

其實,這個指示牌并非卓瑪拉山口的頂端。轉過一個小彎,這時,能看到大片的經幡,遠處的山峰看起來也低矮不少。這才是真正的高點了。路邊,藏族婦女們正在掛起經幡。五彩的經幡,在如此人跡罕至的高處飄揚起來,是那么美,表達著人們對神圣的信仰與贊頌。

步入經幡群里,望著四周飄動的鮮艷色彩,頓時感受到艱辛過后的幸福。從這里開始,就一路向下,路程會變得輕松很多。就像人生一樣,上山的路,有目標、有追求,需要努力和奮斗,自然辛苦;而下山的路,是歸宿,是享受,自然會輕松一些。不過,要悠著勁,慢點兒走,不要讓膝蓋受傷。

這個海拔,也算是我人生的“至高點”,與我心愛的攝像器材、與我手表上的海拔合個影,算是做個紀念吧。下次如果再來,還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至少,當我到達這個最高點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更深入地看到了阿里,領略到阿里最為本質、最為神秘、神圣的那一面。

卓瑪拉山口的慈悲之湖

往下走的路,盡管輕松,卻也要加倍小心,因為山路陡峭,稍不小心就會崴腳。從高處望下,一汪碧綠如玉的湖水映入眼簾。這就是慈悲之湖。關于它的傳說非常多。有一種說法說這里是善財童子洗手的地方,有一次一個背著孩子的人來這里洗手,向前伏身,背后的孩子滑下來掉到水中不幸淹死,于是神下令把水面凍結。我們去的6月下旬,果然湖面還結著冰。也有說法說這是空行母的浴池。印度教則認為這是烏瑪女神的浴池,所以轉這個小湖也是非常有福氣的。

通常人們會從高處遙望慈悲湖,俯拍留念。我卻執(zhí)拗著要下去。這么不容易來一趟,怎么可以放過這樣一個機會。同行的人看到上下落差幾乎200米,只有一條若隱若現(xiàn)的小路,還被眾多大小石塊擋著,要下去必須爬過各種路障才能下到湖邊,都倒吸一口涼氣,搖手作罷。我一咬牙,背著器材,就冒險往湖邊下了。

下去的路果然艱難,經常要在無路的狀態(tài)下,翻高爬低,從石海中尋到一條路。下到半山腰,意外看到一位藏族老大爺,柱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往上爬著。我真的震驚了,連忙為他拍了幾張照片,回放給大爺看的時候,他很開心。被他的精神激勵著,我繼續(xù)前行,他則繼續(xù)往回走。

湖底的景色簡直美爆了。美景確實在不易到達的地方。就在我抓緊拍照的時候,一路碰到的一個尼泊爾人也到了湖邊,他居然用瓶子灌了水喝。看來,這確實也是一個圣湖。我微笑的著示意為他拍張照片,他欣然同意,擺了一個很酷的姿勢。

在這里偶遇,在這里分開。我開始了返程之路。

返回之路重復了攀爬卓瑪拉山口的艱辛,甚至比之前更艱辛。往上攀爬,已經看不到來時的路,我只能不斷地搜尋、探索著能走的路。這個時候,除了咬牙堅持,無計可施。自己選擇的路,跪著也要把它走完。是的,不走也沒辦法。海拔5500米的地方,陡峭得幾乎是直上直下,爬過大小石堆,高反也開始附上身,頭痛得像是腦袋要裂開一般,每走兩步胸都要炸掉,只能大口喘氣幾十次。

30分鐘后,當爬上最后一塊大石頭,發(fā)現(xiàn)主路就在眼前時,真的有種喜極而泣的感覺。后悔不?不后悔,盡管很艱辛,但我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美景,這種辛苦就值了。

返回塔爾欽

此后往下的路就輕松多了。神山已被近處怪石林立的山峰遮擋住,穿過6月依然堆積的雪地,小心翼翼、連滾帶爬地穿過陡峭的捷徑,就到了山下叫不動地丁的地方。往后就是平坦的路途。早我40分鐘的同行者與我碰頭。最艱難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再往后的路,只能用平淡來形容。對于步行者來說,漫長、枯燥和真正的艱辛。聽走過的人講,最后這段路大約有10多公里,沒有振奮人心的景色,加之長途跋涉累積的身心疲憊,完全依靠意志力才能走完這段路程。轉山的路途不易,考驗的是耐心和意志。

出了轉山的路,我們又直奔江扎寺。它深入神山周圍的群山內部,是離神山正面最近的地方之一。登上寺廟所在的山丘,可以近距離觀看到神山最為正面的金字塔和天梯。這也是我們轉山之路最后的一站。朝拜了最后這個神圣的地方之后,我們的轉山之路也圓滿了。

轉山,感受真正的阿里

與虔誠的信徒和游客相比,我們并未完整地走完這50余公里的轉山路?!拔业囊庵臼菆詮姷?,但肉體是軟弱的?!眻詮姷男叛?,也需要強壯的身體去支撐。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領略了最為精華的神山文化與景觀,深深地被自然的壯美與宗教的神圣所震撼,久久不能忘懷。這一定會是一段美好的記憶。阿里文化的精魂就在于這轉山之路。

轉山之路,圓滿之路。轉過山的阿里之行,才能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阿里。希望有一天,我能夠再重新回到這里,重新站在轉山之路上,重新體會阿里的精與魂。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