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寺:擁有30余座子寺的寧瑪派母寺


發(fā)布時間:2018年03月07日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增刊 作者: 龍仁青 

標簽:

位于龍羊峽地區(qū)的當家寺,是藏傳佛教重要宗派之一的寧瑪派(紅教)的寺院,歷史上曾受到朝廷賜封,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寧瑪派諸寺之母。依托當家寺形成的寺院體系,不僅在如今的共和縣和貴德縣一帶保存著規(guī)模宏大的殿堂建筑,還傳承著神秘迷人的宗教文化魅力。作家龍仁青深入考察,為我們呈現(xiàn)了精彩的佛教故事。

有著萬里黃河第一壩之稱的龍羊峽水電站建成后,截流的黃河在這里形成了一泓湖泊,寬闊的湖水碧波蕩漾,倒映著藍天白云,倒映著岸畔的峰巒,而這些峰巒,層層疊疊地逶迤著,原始古拙,千姿百態(tài)。一座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當家寺就置身于這樣一片湖光山色之中,成為了這獨特景觀中的景觀,與這片山水自然渾然一體,又顯出意蘊深厚獨具魅力的人文氣質(zhì)。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的,寧瑪意為“古舊”,由于該派的僧人都穿戴紅衣紅帽,所以也被稱為紅教。寧瑪派形成于公元11世紀,是藏傳佛教各教派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教派。寧瑪派的當家寺作為蓮花生大師入藏弘法的圣地,是郭密部落乃至整個藏區(qū)具有深遠影響的寺院之一。

當家寺的誕生和一世活佛的傳奇

在去當家寺之前,我先去拜訪了當家寺寺主、五世當家活佛更藏班瑪南杰,他也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協(xié)副主席。聊及自己的寺院,更藏班瑪南杰活佛興趣盎然,他向我說起了有關(guān)這座寺院的一則神奇故事。

“這座寺院還沒有建成之前,蓮花生大師就來過這里!”他說。

龍羊峽北側(cè),三面群山環(huán)抱的高地上,佇立著一座色彩艷麗的寺院,這就是當家寺,藏語稱“當家桑俄卻闊林”,意即密宗法輪洲,為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是一座元代藏式歇山頂建筑,寺院選址寓意日月同輝。 繪圖/張麗佳
當家寺寺主、五世當家活佛更藏班瑪南杰

這個故事在當?shù)貜V為流傳。一千多年前,還是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蓮花生大師應(yīng)藏王赤松德贊迎請來到西藏弘傳佛法,閑暇之余,他游歷四方,來到了如今當家寺所在的龍羊峽庫區(qū)。當他看到這里山水絕美,碧綠的黃河穿行在層巒疊嶂的土林之中,構(gòu)成一幅大美的自然景畫,便感嘆道:“這里當有一座寺院!”于是,他找到一塊可以建造寺院的絕佳位置,并在一塊石頭上留下了自己的足印,說:“有緣者必當慧眼得見這塊石頭,并在此上筑成一座寺院!”

蓮花生大師留下足印便離開了這里。那時,他在西藏創(chuàng)建的桑耶寺已經(jīng)建成,開始弘傳佛法,并專門組織翻譯大師,把大量佛經(jīng)翻譯成了藏文。時間在不動聲色中悄然流逝,一晃,千年過去。這里除了這綺麗的山水和與山水一樣綺麗的傳說,也就只有一個不知名的游方僧人建成的一座僧廬,人們把這片地方叫“當家日朝”,意思是當家山野中的靜修之地,卻一直沒有建成一座寺院。

黃河以“逝者如斯”的姿態(tài)流向遠方,歲月荏苒,在不斷交替的寒暑冷暖中周而復(fù)始。

千百年間,開始在西藏盛行的佛教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形成了自己的格局,除了蓮花生大師從他的故鄉(xiāng)帶來的佛法,與西藏當?shù)氐脑急浇滔嗳诤?,形成了“寧瑪派”,依?jù)不同的學說和傳承方式,還形成了諸多其他教派,這些教派都無一例外地融入了雪域藏地的原始文化和早期的自然崇拜。從離當家日朝不遠的湟水流域走出去的宗喀巴大師,在西藏創(chuàng)立了藏傳佛教格魯派。格魯派,在民間也被稱作“賽瑪派”——這是針對“寧瑪派”而言的,“寧瑪”,在藏語里是“老”的意思,而“賽瑪”則是“新”的意思。那時候,格魯派在西藏發(fā)展迅速,已經(jīng)有了如日中天的氣勢。

公元1705年,一個7歲的孩童被父母送到了當家日朝,跟隨正在這里修行的班丹嘉措大師學習藏文拼讀。從這位大師口中,這個7歲的孩子第一次聽到了有關(guān)蓮花生大師曾經(jīng)來過這里,并且在一塊石頭上留下了自己的足印的傳說,也第一次聽到了一個叫洛桑扎巴的年輕人,從離這兒不遠的湟水流域走出去,在西藏修習佛法,如今已經(jīng)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領(lǐng)袖,被人們尊為宗喀巴——湟水岸畔之人的傳奇歷史。

“那么那塊石頭呢?”孩童曾經(jīng)這樣好奇地問經(jīng)師。

“只有有緣之人才會發(fā)現(xiàn)它,并且要在石頭所在的地方修成一座寺院!”經(jīng)師答道。

后來,這位孩童成長為少年,他離開當家日朝,離開自己的經(jīng)師,去了夏瓊寺——這里也是宗喀巴大師最早剃度入寺,最后踏上去往西藏求法的出發(fā)地,15歲時,他也離開夏瓊寺,遠赴西藏去修習佛法。也就是說,他走了一條與當年的宗喀巴大師驚人相似的道路。到了西藏,他四處游歷、求學,先后到了色拉寺、扎什倫布寺等修習——這些寺院,則是宗喀巴大師和他的弟子們創(chuàng)建的。在桑普乃妥寺,這位少年還通過辯經(jīng),獲得噶具巴——精通十部大論者的稱號。而這一切,又是與宗喀巴大師的經(jīng)歷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

歷經(jīng)了這一切,在他30歲時,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這么多年過去,兒時他從自己的經(jīng)師口中聽來的那則故事一直銘記在他的心里,回響在他的耳畔。他想找到那塊石頭,成為故事里的那個有緣之人。

正在瓦里關(guān)山進行佛事活動的當家寺僧人和信眾

他便是第一世當家活佛更藏年智嘉措。

“他來到故鄉(xiāng),每天每天,一直在這山水之間游走,希望找到那塊石頭。”更藏班瑪南杰活佛說。

有一天,一世當家活佛在山水間游走,忽然一陣狂風刮過,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間陰云密布,下起了大雨。一世活佛便躲在土林中的一塊石崖下避雨,忽然發(fā)現(xiàn)一朵彩云一直高懸在空中,遮蓋住了大地上的一個地方,在那個地方投下了一塊彩色的云影?;罘鹗趾闷?,他忽然意識到了什么,便急忙走出石崖下,不顧猛烈的風雨,徑直向那塊地方走去。

一世當家活佛就這樣發(fā)現(xiàn)了留有蓮花生大師足印的那塊石頭,這塊石頭顯露出自己的顏面,復(fù)又沉入了地下,掩藏起了自己高貴的尊容。一世當家活佛激動萬分,他知道,他真的成了故事中的那個有緣之人。

依據(jù)寧瑪派寺院的傳統(tǒng),當家寺大殿正中供奉的是蓮花生大師。攝影/陳旭

如此,有關(guān)這塊石頭的故事還沒有結(jié)束,并且衍生出了新的內(nèi)容。

一世當家活佛發(fā)現(xiàn)了蓮花生留下足印的石頭,急忙從附近的白海螺山——如今是寺院的后山——采集了許多白海螺般圣潔的白石頭,在發(fā)現(xiàn)鑲嵌著蓮花生大師足印的石頭的地上做了記號。就在他做記號的時刻,藏傳佛教寧瑪派的五大護法神忽然現(xiàn)身在彩云之中,慈眉善目地注視著他。一世活佛見狀,急忙倒地跪拜,心里卻存了一些疑惑。自從他去了夏瓊寺,學成后又赴西藏求法,這一路學的都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理論學說,也就是說,他是一個格魯派信徒,與寧瑪派并沒有達成多少妙果法緣,但是眼前的這種情形讓他冥冥之中洞見了寺院的未來。

就這樣,在蓮花生大師留下足印的地方,一座寺院破土動工了,并在當?shù)刭F族王爺?shù)馁Y助與支持下,逐漸建成壯大起來。

寺名“當家”,在藏語里是一個象聲詞。據(jù)說,在寺院建成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包,每每踏上這座小山包,山包下就會傳出各種聲音,那聲音恰似寺院法會期間吹響的法號聲、海螺聲、擊出的鼓樂聲,喧鬧而又莊嚴,充滿了佛教才會有的神圣和肅穆,就像是在底層深處掩藏著一座寺院,而這座寺院,正在舉辦一個隆重的佛事活動一般。人們就根據(jù)這種聲音,給寺院取名為當家,意思是佛法的喧響,抑或是喧響的佛音。

母寺的形成和歷世活佛的傳承

更藏班瑪南杰活佛是這個活佛系統(tǒng)的第五世活佛,但他給我提供的一份有關(guān)這個活佛系統(tǒng)的藏文資料,卻顯示他是這個活佛系統(tǒng)的第十二世活佛。我正在疑惑同一個活佛系統(tǒng)緣何有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時,更藏班瑪南杰活佛給我做了這樣的解釋,他說:“轉(zhuǎn)世,依照藏傳佛教理論,是一個無始無終綿延不絕的生命輪回體系,所以,我們這個轉(zhuǎn)世系統(tǒng)也可以上溯到更加久遠的過去。說我是第十二世,是依照我們這個活佛體系在生命輪回中的一種一脈相承,說我是第五世,是因為當家寺的創(chuàng)立者更藏年智嘉措活佛,曾獲得過額爾德尼的名號,還是安多七大‘嘉措’活佛中的一位,從寺院的傳承上,他是第一世,我是第五世。”

更藏班瑪南杰活佛生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興??h,年幼時,他在青海果洛多旦寺出家為僧,28歲時,被認定為四世當家活佛更藏讓卓的轉(zhuǎn)世,1994年迎請至當家寺坐床。說起他的第一世前世活佛,更藏班瑪南杰活佛的眼睛里充滿了崇敬和虔誠之情。

依照更藏班瑪南杰活佛提供的藏文資料,在藏族歷史上聲名顯赫,被視為藏戲的戲神和修建橋梁的鐵木工匠祖師的唐東杰布也在這個活佛轉(zhuǎn)世系統(tǒng)之中。更藏班瑪南杰活佛便特地向我聊起了唐東杰布。

“唐東杰布一生修了20多座鐵索橋,每一座橋,都是他用一點一滴的化緣所得修成的!”更藏班瑪南杰活佛說,“唐東杰布年輕的時候就發(fā)下宏誓大愿,要在西藏的每一條江河架設(shè)一座座鐵索橋。人們不相信他說的話,認為他這是癡人說夢。但他沒有放棄,四處化緣,感化一些工匠參與到他的架橋設(shè)想中,終于在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等等西藏的一些河流上架起了一座座橋?!?/p>

“為了能夠募集到修橋的錢,他把佛教典籍和民間傳說中的一些故事改編成戲劇,讓一些年輕的少女載歌載舞,四處演出,用這種辦法一點點地籌措資金,這樣他也成了藏戲的開山鼻祖?!?/p>

更藏班瑪南杰活佛認為,一個人的執(zhí)著和毅力,也會通過輪回轉(zhuǎn)世,成為他的后一世的一種品質(zhì),“唐東杰布身上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也能夠在我的前世更藏年智嘉措等活佛身上看到。”他說。

通過五世當家活佛更藏班瑪南杰的講述,我大致了解了當家寺歷世當家活佛的生平故事。他們無一不是充滿了傳奇。

一世當家活佛更藏年智嘉措,生于距離如今的當家寺所在地不遠的地方,少年時曾赴西藏求法取經(jīng),30歲時返回家鄉(xiāng),立志修建當家寺,并在當年的“當家日朝”的基礎(chǔ)上建成當家寺,起初為格魯派,后來改宗為寧瑪派。在80歲高齡時被清朝乾隆皇帝授予“額爾德尼”的名號,97歲時示化無常,安然圓寂。生前他曾和薩迦法王等過從甚密。

二世當家活佛更藏丹貝尼瑪,生于果洛,自幼赴四川協(xié)慶寺學習,深諳寧瑪派大圓滿法精義,30歲時示化圓寂。

三世當家活佛更藏都登多杰,生于郭密部落佐那村,4歲時被認定為前世活佛轉(zhuǎn)世,迎迓至寺院坐床,25歲時赴四川協(xié)慶寺修習佛法,他在位時,主持修建成了百柱大經(jīng)堂,寺院里的僧侶、帶發(fā)修行的居士一度超過了1000人。他還經(jīng)常到青海湖左右兩翼和黃河南北兩岸弘揚佛法,宣稱要把當家寺建成整個安多藏地的寧瑪派核心寺院。

有關(guān)三世當家活佛,有許多傳說至今在民間流傳,說他是一位大咒師,有著降妖伏魔的法力。傳說,在如今的青海海南的塘格木鎮(zhèn),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個禍害人畜的惡魔,三世當家活佛用他超凡的法術(shù)把惡魔超度到了極樂世界,從此這里平安無事,風平浪靜。這片地方至今叫“當家龍洼”,意思是當家活佛親臨過的山溝。

四世當家活佛更藏讓卓,生于青海湖環(huán)湖八族之一的汪什代海部落千戶家族,5歲時被認定為前世當家活佛轉(zhuǎn)世靈童,迎迓至寺院坐床,也曾赴四川協(xié)慶寺修習寧瑪派經(jīng)典要義。1958年蒙冤入獄,卒時年僅35歲。

盡管經(jīng)歷了很多幸與不幸,歷世活佛都在為佛法的傳承進行著努力,也終于使這座地處山野之中的當家寺院,發(fā)展成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寧瑪派諸寺的母寺。

當家寺佛像的排位體現(xiàn)寧瑪派特點

帶著更藏班瑪南杰活佛為我勾勒出的一座恢弘寺院的景象,在拜訪過他的第二天,我去了當家寺。這是一塊被土林景觀圍攏,卻又比蒼茫的土林有著些許植被的地方。雖然是高原的初春季節(jié),大地一片枯黃,但我依然能夠猜測出,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這里一定有著青翠的綠意,一定會在這四目蒼茫的土林景觀中,彰顯出它的與眾不同。這里的地貌,依然保持著土林的起伏高低,寺院便是很好地利用了地形地貌,把廟宇和殿堂錯落有致地布置其中。

如今的當家寺,由大經(jīng)堂、釋迦牟尼殿、銅色山極樂世界、怙主殿、當家活佛府,以及講經(jīng)院、禪修院等構(gòu)成,并飾有金瓦、法輪、靈獸、幡幢、寶瓶等,富有藏族宮殿建筑和藏傳佛教建筑特色。大經(jīng)堂內(nèi)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四臂觀音、蓮花生大師的佛像,但在供奉佛像排位的主次上與眾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常見的排位主次是,作為佛祖的釋迦牟尼佛像居中,四臂觀音和蓮花生大師分立左右。而在當家寺,作為寧瑪派始祖的蓮花生大師被排在了居中的位置,釋迦牟尼佛和四臂觀音分立兩邊。

當家寺全年的主要佛事活動有農(nóng)歷六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的“麻尼會”,七月初九至十五日的“法王會”,九月初三至十一日的“寧瑪派八部經(jīng)文念誦法會”。
攝影/陳旭

有關(guān)這樣的排次,更藏班瑪南杰活佛曾對我做過這樣的解釋:大經(jīng)堂的位置,恰是一世當家活佛發(fā)現(xiàn)留有蓮花生大師足印的那塊石頭的地方,是在石頭上方修建而成的,如此,以蓮花生大師佛像居中,他的雙腳恰好可以踏在原本就是他留下的足印上。佛祖雖然立于一邊,但他的尊位依然高于蓮花生大師之上。

當家寺一世活佛是一位格魯派僧侶,他緣何要創(chuàng)建一座寧瑪派寺院呢?

對于這種緣起,五世當家活佛更藏班瑪南杰的說法很簡單,他認為這是“殊勝的法緣所結(jié)的妙果”。

而家鄉(xiāng)距離當家寺不過幾里路的著名藏學專家索南多杰,則為我提供了更翔實的解說:“當初,一世當家活佛回鄉(xiāng)后,在當?shù)匦疟姷钠碚埾?,開始創(chuàng)建寺院,寺院建成后,他又前往四川的寧瑪派寺院協(xié)慶寺,在這里系統(tǒng)修習了《心經(jīng)四續(xù)》、《隆欽七藏》等寧瑪派宗學精義,返回家鄉(xiāng)后,便把寺院改宗為寧瑪派。之所以改宗教派,主要還是因為寺院所在地是藏族原始部落之一的郭密部落屬地,郭密部落是當家寺最大的供奉香火的部落,而這個吐蕃時期從西藏遷居而來,并以姻親等形式逐漸融入當?shù)氐牟柯?,是一個基本信奉寧瑪派的部落?!?/p>

當家寺改宗為寧瑪派后,便以一世當家活佛曾經(jīng)修習過的四川協(xié)慶寺為母寺,“此后的歷世當家活佛都要到協(xié)慶寺修習寧瑪派經(jīng)典精義”。     

子寺的布局與郭密部落的分布緊密相關(guān)

索南多杰祖上便屬于郭密部落,他對這個古老部落做過專門研究。索南多杰說,“郭密”是藏語音譯,意思是駐扎在火行方位的郭氏軍團后裔——吐蕃時期,行軍打仗遵循五行布陣,郭氏軍團的位置就處在火行方位,故而得名。有關(guān)郭密部落,在宋代史學家李燾所著《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及藏文史書《五行如意瓶》等史料中多有記載,有“固密”、“果迷”、“各密”、“構(gòu)米”等多個譯寫。藏族史料中有“從藏族四大姓氏中衍生出一支恒常以純潔心祭方神的氏族部落,被人們尊稱為‘神族舅父郭氏’”的記載,而在后期的《清稗類鈔》中有“郭密據(jù)黃河南北之關(guān)鍵,為青海全屬精華所萃,番族歸化最早,世稱西寧番之一也”的記載。據(jù)說,這個部落信仰堅貞,驍勇善戰(zhàn),至今依然跨行政區(qū)域分布,是海南藏族自治州最大的藏族部落,遍及共和、貴德、興海等縣。在青海省的都蘭、祁連等地,也有部分遷徙而去的郭密村落。

郭密部落的這種分布,也影響了整個海南地區(qū)的藏傳佛教的流傳走向。海南州藏傳佛教主要以寧瑪派和格魯派為主,少數(shù)地區(qū)為苯教信仰。一世當家活佛更藏年智嘉措曾被清廷冊封為“當家額爾德尼”,一時聲名鵲起,寧瑪派也因此在海南地區(qū)發(fā)展神速,當家寺至今有30多個子寺分布在海南各地。如此,藏傳佛教寧瑪派從當家寺輻射,并以跨行政區(qū)域分布的郭密部落為主要香火村落,成為整個海南藏族自治州一種獨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主色調(diào)。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共和縣恰卜恰鎮(zhèn)西南6公里的沙有寺,便是當家寺的子寺之一。這座寺院,原本的位置在龍羊峽水庫庫區(qū),1983年因庫區(qū)蓄水而遷至現(xiàn)址,來自西康地區(qū)的康·桑杰多杰活佛是這座寺院的寺主活佛。

康·桑杰多杰活佛與當家寺有著深厚的淵源。一世當家活佛圓寂前,曾將當家寺托付給康·桑杰多杰活佛,讓他攝政管理寺院所有事務(wù),二世當家活佛和三世當家活佛的轉(zhuǎn)世靈童,也都是在康·桑杰多杰活佛的主持下尋訪、認定,并迎迓至寺院坐床的。后來,兩位活佛之間,互為師徒,相互主持各自寺院的各種事務(wù),并相互認定了各自后世活佛的轉(zhuǎn)世靈童。

二世康·圖丹瑪貝尼瑪活佛生于郭密部落曲溝地方,這位活佛具有深厚的藏醫(yī)學知識和臨床經(jīng)驗,畢生以殊勝佛法和神奇醫(yī)藥救度眾生,澤被整個郭密部落和黃河兩岸信眾,78歲時圓寂。

三世康·嘉木央圖丹確吉多杰·仁青安杰活佛,1952年生于郭密部落豆隆地方,幼年曾赴西藏修習佛法。改革開放,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后,他擔任當家寺法臺,恢復(fù)修建殘破不堪的當家寺,并主持管理當家寺子寺沙有寺、菊花團結(jié)寺、瓦合寺、居力蓋寺等。三世康·嘉木央圖丹確吉多杰·仁青安杰活佛現(xiàn)任全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青海省政協(xié)副主席、青海省佛教協(xié)會名譽會長等職。

從當家寺背后的山上俯瞰龍羊湖,視野開闊,寺院背山面水的地勢環(huán)境一覽無余。攝影/任兼蘇

菊花團結(jié)寺,是當家寺的又一子寺,地處郭密部落菊花村。該寺因黃河改道、龍羊峽水庫修建等原因幾度搬遷。寺院所在的菊花村是一個漢藏民族雜居的村落,因此,這座寺院也遵循著它的名字中所包含的“團結(jié)”的意義,成為了一座以藏傳佛教寧瑪派為主,兼有漢傳佛教居士法會,不同宗派佛教相融一寺,真正意義上體現(xiàn)了民族團結(jié)、宗教和諧的精髓,體現(xiàn)了菊花村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態(tài)。

當家寺每年的展佛儀式盛大隆重

當家寺每年有許多佛事活動,主要包括嘛呢大法會、會供大法會、長壽修供大法會、噶吉大法會等。

嘛呢大法會在每年的農(nóng)歷六月舉行,屆時,寺院眾僧侶聚集在大經(jīng)堂中,晝夜不斷地誦經(jīng)七日。那幾天里,整個寺院縈繞在一片梵音佛鼓之中,低沉渾厚的誦經(jīng)聲傳遞著慈悲寬仁的道義,給人以安詳寧靜之感。其間,還要舉辦“展佛”(俗稱“曬大佛”)儀式,在悅耳的鼓樂和法號聲中,眾多僧眾扛著一條“長龍”從寺院走來,早就在山坡上翹首期待的人們頓時沸騰起來,歡呼著,向著“長龍”擁去。寺院眾僧和圍觀的群眾把“長龍”請到展佛臺前懸掛起來,并且一層層地徐徐打開,展露出一幅制作精美的巨型佛像!慈悲的神佛也像是祥云圍攏下萬丈光芒的太陽,一點點地展露出慈容,僧俗群眾沸騰起來,不斷把自己手中潔白的哈達拋向佛像,許多人滿含熱淚,跪倒在地上,虔誠地磕起等身長頭。

龍才寺位于青海省共和縣恰卜恰鎮(zhèn)東偏南18公里處,藏語稱“龍才俄康”,為當家寺的子寺,是一座寧瑪派小寺。

會供大法會在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十舉行。此時,青藏高原一片夏日景色,草原和田野綠意盎然,放眼望去,大片的綠色伸展而去,四處都點綴著姹紫嫣紅的野花。就在這樣一個大好的時日里,僧俗信眾便聚集在寺院里,向著佛像供花、供燈、供水,并且齊聲誦念明咒,讓信眾得以加持。

在每年8月、9月舉行的長壽修供大法會和嘎吉大法會期間,寺院的僧侶都要濃妝艷抹,頭戴面具,跳起“羌姆”法舞。羌姆法舞,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也是當家寺最具特色的宗教活動之一。因其內(nèi)容不同,表現(xiàn)形式各異,具體體現(xiàn)在身體儀態(tài)和步履節(jié)奏的變化當中。隨著鏗鏘有力的鼓樂聲,舞者舞步莊嚴神秘,威武肅穆,把晦澀深奧的密宗教法以法舞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以恢弘的氣勢向人間傳遞著神的諭言。羌姆法舞期間,廣大僧俗信眾從四面八方趕來,領(lǐng)受著這一古老宗教儀式的無上加持力,體悟著這一與神同在的莊嚴時刻。

在以宗教形式呈現(xiàn)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現(xiàn)實中的當家寺與歷史和神話中的當家寺交織融合,成了龍羊峽地區(qū)乃至整個海南藏族自治州最被信眾崇信的一座神奇寺院。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