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仙夢


發(fā)布時間:2012年10月13日 文章出自: 作者: 宋艷剛 

標簽: 西安市   戶外天空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寶雞市眉縣、東至西安市藍田縣,主峰在西安長安區(qū)內(nèi)。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終南山似乎成了隱士的象征,但現(xiàn)代的很多人都說,是因為讀了美國人比爾?波特的書《空谷幽蘭》,才誕生了去終南山尋訪隱士的想法。也因為《空谷幽蘭》,很多生活在西安的人都知道了從市區(qū)出發(fā),驅(qū)車僅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的終南山,就是古代傳說的那座仙霧繚繞的、隱士出沒的仙山。如今,仍有五千多位修行者隱居在那里,過著和一千年前別無二致的隱居生活。


探訪獅子茅棚

不少讀過《空谷幽蘭》的人都有真的踏上終南山尋訪隱士的經(jīng)歷,但大都一無所獲,很多人一趟下來既沒有看到隱士,甚至連隱士居住的茅棚都沒有見到。

其實,并非所有的隱士都是排斥到訪者的,對于那種吆喝著帶著酒肉,魯莽地只為滿足自己好奇心的游客,隱士們只能關門謝客。

而有的修行者有準備出山的打算,甚至會希望和到訪者結緣,了解外面的世界,所以想遇到隱士,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哪類訪客。

一個周末,我與幾位好友相約一起向終南山的嘉午臺進發(fā),尋訪揚名中外的"獅子茅棚"(虛云大師當年潛修的地方)。

上嘉午臺后山經(jīng)大峪山口,越往前走,人跡稀少,醉意越濃,可"獅子茅棚"到底在哪?正當我們猶豫之時,偶遇一位背糧上山的隱士,她是"天寶茅棚"的主人妙蓮。看她有些吃力,我們幫她將袋子背到她的茅棚。

妙蓮說,她剛來此地時找了一個山洞,里面全是野羊野豬糞便,后來找到這個茅棚修了修,還引了一條泉水從棚前流過。"你剛來時吃什么?""山上的樹葉吃不完, 水也喝不完。"妙蓮平靜地說。她從河北來到此地,希望在這茅棚附近建一座大殿。妙蓮很熱情地招待我們吃面條,饑腸轆轆之下我們不好意思地接受了,在流淌著 泉水的茅棚前,陽光四射,非常愜意。

一頓美餐之后我們繼續(xù)上路,其間又見到幾條瀑布絕壁,碰到幾戶人家,踏著石板路再向深處行,遠遠看到一個形似獅子的山崖,我們有些興奮,難道苦尋已久的"獅子茅棚"就在那里嗎?

一點點探出的紅瓦屋頂告訴我們終點就要到了,登上最后的臺階,回首剛來的地方,遠處眾山一覽無余,不太狂亂的風帶著花香草味吹在身上。

定一定神環(huán)顧四下,發(fā)現(xiàn)這里比原本想像的好,石頭砌的墻,裝著玻璃的窗戶,更令人意外的是還有一塊太陽能電池板立在屋頂。檐前的滴水槽既避免雨點亂濺,又通過管道把潔凈的雨水儲存起來。正堂門上方懸一塊大匾上書"獅子茅棚",字寫得很飄逸灑脫。大堂內(nèi)傳出悠揚的鐘磬聲,五層玲瓏云公塔矗立在一旁。

見到有客到,圣德尼師一臉笑容上前迎接我們。圣德尼師從東北來到終南山隱居,慈眉善目,多年廢棄的民房成了她的樂園,屋前的菜園種著菜。來到內(nèi)室,發(fā)現(xiàn)這里像閨房又像書房,潔凈高雅,床上被子、毛毯堆放整齊,桌上放著經(jīng)卷,桌前一把靠背沙發(fā)椅,背后一架大書櫥,堆著些經(jīng)書。招呼我們歇息后,圣德尼師就來到菜園里拔蘿卜,準備齋飯。

聽說近年來爬山的人越來越多,一到周末,"驢友"涌進終南山,很多人在隱士居所附近野餐、露營,然后扔下一地垃圾,隨意采摘果實和蔬菜,隱士們不得不搬到山的更深處。

人間修行

終南隱士住在山洞里、茅棚中,他們悠閑山居、作畫寫書,生活簡樸,不希望被打擾。在海拔2400多米的秦嶺梁上誦經(jīng)的僧人、一個在山中舞劍的道人……他們每天都有固定的修行時間,一個人在山間打坐冥想,走在山中口中或者低低私語,或者誦讀經(jīng)卷,很多人在山中的歲月都是自由卻不散漫的,與一般的理解不同,他們也大都不是逃避世間而至此,這里更像是一個容他們精神學習的課堂。

這些修行人都很熱愛生活,一般會把自己的小茅棚打掃得很干凈,做一點小景致,比如在門口種點花,但他們不用手機,離村莊近的修行者還會和村里人打交道,很少下山。



修行人來自全國各地,有的來自我國臺灣,甚至還有來自日本、韓國、法國的修行者。他們中大部分人上了年紀,來自安徽的微空尼士,已經(jīng)86歲,還堅持每天寫日記,記錄自己的感受;也有畢業(yè)于廈門佛學院和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年輕人。

山中無甲子

居住在觀音山南靜池的正純,每天在院里行走修行。已經(jīng)走了多少圈,連他自己也數(shù)不清了。自進山以來,他便像一滴水流入了大海,再沒管過世俗年月。當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之后,他的隱居生活才真正地與這座山融合在一起。在終南山,隱士們很好地將這種生活的精髓保持了下來。他們居住的地方,散落在終南山的各個山谷、石洞中,并沒有一個形態(tài)組織,但是卻很好地存在并延續(xù)。

喧囂在時光中逝去,自愿地、默默地、背負命運的磨盤。

在深山常年居住的老人具體有多少歲,他自己也不記得了,五縷長髯頗有幾分仙風。

隱士們相信,世間萬物都是需要因緣才能真正得到解答的。他們會告訴你,當機緣成熟的時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無論是修行還是塵世的因緣。而一個隱士與一座山,這之間的關系從來沒有偶然。

山中無甲子,度日不知年。你真正地融入山里的生活之后,就會意識到原來時間并不需要去擔憂。它并非是用墻上的掛鐘來計時的。一個僧人在為被毀壞的古樹祈福,他相信,世事的循環(huán)就像松籽落了,很快又會長出來。

結廬在人境

別人總覺得住在山里可憐,物質(zhì)上的極大匱乏是使一般人對隱居生活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其實修行人對物質(zhì)的要求都是極低的,如果沒有供養(yǎng)也可以,松子、野菜、山泉等都是修行人的食物。很多人會經(jīng)常進山給一些修行人送東西,其實這樣,大部分還是為了滿足自我的心愿,對修行人來說,送不送沒什么區(qū)別。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也許你無法想象有一些人,仍然像千年前的古人那樣生活,沒有電器,沒有娛樂設施,甚至沒有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就那樣守著書籍和油燈,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他們就是隱居在終南山的隱士們。

有些人什么也不想要,只想過一種在云中、在松下、在塵世外,靠著自種的蔬菜和月光過活的簡單生活。他們所需要的也不多:一畦泥土、一籬菊花、幾株茶樹以及風雨晦明之時的茅屋小憩。他們留下的東西不多,幾個仙方或是幾首詩詞。



他們?nèi)粘龆魅章涠?,吃野菜聽雞鳴。他們住在峰巒疊嶂的山巔,或在幽冥無極的溝壑,或是依水伴湖暮靄晨煙,或是依桃傍柳梅掩竹映,這就是終南山隱士生活的真實寫照。

終南山探訪隱士行箋

制圖/杜卓異

終南山有很多隱士,寺廟也很多,好幾個祖庭都在終南山,夏天周末去山里游玩的人很多,不過真正的隱士都在深山里,即使發(fā)現(xiàn)了第二天也搬走了。

終南山旅游區(qū)是指山下的一些寺院,是收費的。大山深處也有寺廟、道觀,還有茅屋,建議與朋友結伴同行。

推薦路線:

西安→終南山

著名的隱士居所

大茅棚(西林寺)、小茅棚、獅子茅棚、南五臺、小五臺、嘉午臺、海蓮寺等

絕密探訪路線:

探訪終南隱士,有兩條線是必去的,一條是大峪,一條是熊溝。走石砭峪進山,由關廟向東就進入熊溝,這條溝在南五臺后山,可以一直通到太乙峪西岔。除了大峪和熊溝,還有很多地方都適合去尋幽探古,比如九龍?zhí)?。從九龍?zhí)兑恢钡晋Q場,中間有法華寺、感應寺等。

金峰寺

據(jù)說,金峰寺就是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測算出本初子午線長度的地方。而且在寺中有一口泉眼,就是山海經(jīng)中提到的"牛首山下有溫泉"中的"溫泉"。還有觀音禪寺,也是值得推薦的地方,寺后古銀杏樹根下也有一口泉眼,據(jù)說是圣水,有明目的功效。

探訪暗號

一般到訪者去敲門,修行者都會開門,但有些并不接待生客。"阿彌陀佛"、"慈悲"、"無量壽福"是最常用的敲門暗語。如果是拜訪佛教修行者,敲門時念"阿彌陀佛";對道教修行者則需念"無量壽福",佛教修行者和道教修行者的茅棚上一般都有標志來區(qū)分。

茅棚

現(xiàn)在之所以一提到隱居就讓人想到終南山,這和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有的隱士文化是分不開的。很多各地而來的隱者,可以在這安心修行,自己搭建茅棚都無人過問,山民也不會覺得奇怪。也正是因為終南山幾千年的文化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這么一個環(huán)境,才容許山中有這樣的群體出現(xiàn),這種情況放在別的地方是不可能的。

終南山隱士對茅棚有使用權但沒有所有權,一旦離開,茅棚就會空出來,所以想在終南山居住需要找間茅屋,或者自己修建,隱士的生活環(huán)境也和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有關。

攝影師簡介:

宋艷剛,陜西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新華社圖片總匯簽約攝影師。著有《關中大宅院》、《關中古建筑雕刻藝術》、《陜西·中國漢傳佛教祖庭》等大型攝影畫冊。

攝影師手記:

我不圖什么,就是喜歡。我覺得有責任記錄下這些,讓更多的人了解,之后能更好地對這些文化進行保護。

責任編輯 / 李其蕓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