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人眼中的鼓浪嶼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3年第09期 作者: 楊思 

標簽: 讀畫筆記   島嶼   思明區(qū)   

遠眺廈門城
作者以在鼓浪嶼遠眺廈門島為視角,完成了這幅銅版畫,并被刊登在1671年出版的荷蘭古籍上。畫作遠處是仙岳山、陽臺山和獅山,海邊是廈門城,鷺江中??恐嗨抑惺椒?。此時的鼓浪嶼不過是孤懸廈門之外的一個供漁民居住的小島。

凡是親臨鼓浪嶼的人,都會被她游離在傳統(tǒng)的中國風貌之外的獨特景致所吸引。隨處可見的羅馬柱、拜占庭穹窿頂、各國領事館古跡,標注著這里曾經(jīng)繁盛的殖民文化與華僑文化。然而,當我們翻開一本本寫就于殖民時期的西人回憶錄時,卻發(fā)現(xiàn),在稱頌這個小島的怡人風景的同時,他們還常常抱怨這里貧瘠、不適宜生產(chǎn)——美麗,卻毫無用處。這樣一座與世無爭的小島,是如何在抱怨聲中被命運選中,推到了歷史的前沿?

鼓浪嶼可以用來說道的歷史并不久遠,宋末元初之際,才人丁漸旺。直到1842年鴉片戰(zhàn)爭戰(zhàn)敗,一紙《南京條約》將廈門設為條約口岸,鼓浪嶼的命運羅盤也隨之轉(zhuǎn)動起來。依據(jù)條約,西人有權居住在通商城市并往來貿(mào)易。然而在各地反洋人入城的斗爭下,各國領事和洋行商人,最終只能選擇“離群索居”。在廣州,外國人聚居在城墻西門外的沙基附近;福州的外國社區(qū)設在閩江上的中州島上;在廈門,他們則選擇了與廈門城隔海相望的鼓浪嶼。隨著西人的遷入,教會醫(yī)院、學校,以及西方文化的引進,逐漸開啟了民智。于是,不僅有西人從海上而來,也不斷有當?shù)厝顺M舛ィM而成就了鼓浪嶼的另一根基——華僑文化。

責任編輯 / 余榮培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