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醞釀的智慧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3年第02期 作者: 王家嫻 

標簽: 文化遺產(chǎn)   

順自然而為,中國古人巧妙地將時間、空氣、水分、溫度融合在食物中,轉化生出酸、腐、醬、臭、香等各種味道。究其原理,其實是各種微生物進行的一次次復雜的生化工程。正是這些肉眼無法得見的緩慢作用,讓食物散發(fā)出醇厚彌久的百變滋味。
微生物,是了解食品發(fā)酵世界的一把鑰匙。中國傳統(tǒng)的發(fā)酵食品,無不充分利用了微生物的發(fā)酵作用。這是電子顯微鏡下的啤酒酵母,它在豆醬、酒釀中多有發(fā)現(xiàn)。酵母菌能夠利用糖分進行酒精發(fā)酵,給食物增加獨特的風味。

出了云南,沒有幾個人知道小縣彌渡,但是如果說起山歌“小河淌水”,熟悉的人一定會迅速多了起來。這首被譽為“東方小夜曲”的歌,就誕生在滇西大山深處的彌渡。彌渡不僅歌美,食物更美,最出名的吃食有四樣:卷蹄、蜂肝、黃粉皮、酸腌菜,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卷蹄。

彌渡卷蹄做起來講究很多,要把豬蹄子的骨肉都旋下來,只剩皮,取來紅曲、草果、茴香、包谷酒等調料,點燃酒一邊燒一邊和里脊肉塊攪合在一起,塞到皮子里去。之后,卷蹄用洗好的稻草結結實實地捆綁好,放到缸里腌上,四五天后,再取出來蒸熟,切成筒塊放到壇子里,用蘿卜絲和面粉一起腌制的把壇子填實,密封住。一個月后,便可取出來切成薄片,即能涼吃,又能蒸熱吃,味道無比鮮美。據(jù)說,彌渡卷蹄起自明朝,已經(jīng)傳承了500年。傳說,清代咸豐年間,彌渡的學子赴京趕考,帶了一罐卷蹄,京城學者嘗過之后,倍加贊賞,后來竟驚動了皇上,御口親嘗,贊其鮮美無雙。從此,彌渡卷蹄便名揚四方了。

責任編輯 / 賈欣  圖片編輯 / 余榮培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