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散千年的香氣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08年第10期 作者: 傅京亮 舒寧 

標簽: 歷史拾遺   

在今天城市的深處,有一群人已經(jīng)開始享受“品香”的風雅。就像“茶道”、“花道”,他們把這叫作“香道”。名字是日式的,但文化的根源卻來自古老的中國,從那香爐中漫出的清雅的香煙貫穿中國悠久的歷史。今天的我們習慣了浮躁、功利的生活,真該回過頭去重識那飄散千年的香芬,品一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古典美。

“紅袖添香伴讀書”,很多人都熟悉這句話,但可能較少有人真正了解它。此語出自清代女詩人席佩蘭《長真閣集》中的《壽簡齋先生》,詩句為:“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边@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一種很美的意象。倘若我們要作一幅畫來實現(xiàn)這意象,有些重要的細節(jié)便須落實,譬如:這位紅袖佳人是怎么樣“添香”?往哪兒添?添什么樣的香?換個思路再追問下去,佳人伴才子便罷了,為何還需“添香”?這故事說起來就長了,我們慢慢道來。

紅袖是怎樣添香的

“紅袖”們添的香絕非我們今天常見的線香那么簡單,倘若叫“紅袖插香”也不會有那樣的美感。在古代生活中,焚香所用的香大多是依據(jù)“香方”,擇沉香、青木、蘇合、雞舌、蘭、蕙、芷、蒿等原態(tài)香藥經(jīng)過炮制、研磨、熏蒸等方法,合成的更為精致的香丸、香餅、香膏等,這個工藝過程便是“合香”。相傳是宋人陳敬所著的《陳氏香譜》中有記載說,“杏花香”方煉制成的香丸“如彈子大”,“開元帳中衙香”是“丸如大豆”,“雪中春信”方是“煉蜜和餅如棋子大,或脫花樣”。棋子大小的香餅還要脫出花樣,的確精致,耐人把玩。

責任編輯 / 康晶  圖片編輯 / 何亮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