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言寓于器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1年第12期 作者: 蔣藍 

標簽: 宜賓縣   滎經(jīng)縣   發(fā)明與技術   文化遺產(chǎn)   古代生活   

漫長的歲月、大量的汗水、完美的技藝打造出的手工藝品,讓使用者收獲到取材天然、精工細作、個性、宜用的種種器物。日本美學家柳宗悅因此發(fā)出“回歸手工”的吶喊。工業(yè)時代的手工之美何在?作者用自己的親歷,說明器具會在精工細作中增加美,又在此后的悉心使用中增加愛,時間越久越璀璨。

祖母是位嚴肅卻又慈愛的老人。記憶中,她穿著熨燙平整的藍灰色襯衫,發(fā)髻梳得一絲不亂,端坐在一把年份久遠的黑酸枝木交椅上,不疾不徐地向我發(fā)問:“你將來想做點什么?讀書還是做工?無論你有沒有出息,最好是學上一門手藝……木頭也好,泥巴也好。造出我坐的這么把好椅子,或是一把喝水的好壺,該多好。”

徒步挑海鹽,赤膊打山石。這幅浙江溫嶺鹽田鹽工的倒影,讓我們看到普普通通的器具,在使用中透露出的美感。當現(xiàn)代社會的所謂藝術不停重復無益的繁冗雕飾,請到民間去,那里還充滿了自然、健康的美。攝影/楊少白

說到后來,她已像自言自語,更像一聲嘆息。而那時的我,其實早下決心與書本、文字、“高深的學問”打一輩子交道,只覺得老人口中的“學手藝”,是頭腦不怎么靈光的孩子不得已的選擇。

責任編輯 / 劉睿  圖片編輯 / 吳西羽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