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錦背扇
織物里的情感與記憶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1年第12期 作者: 蔣玉秋 

標簽: 民俗村   凱里市   文化符號   文化遺產(chǎn)   

除了遮蔽身體之外,織物織造的初衷還有什么?巧手的官辦技師,用結繩記事的方法來儲存花本;村野民婦,用原始的織機織造家人四季的衣料;沒有文字的苗族人,用織物來記載自己民族的歷史;雪山之巔的藏族人,用簡而不陋的綜版式織機織造華美的腰帶,儲存藏人的歷史信息……傳統(tǒng)織物的魅力在于,它蘊含著超越了布本身的精神價值,一經(jīng)一緯之間,注入的是自己的情感,而織物也因這份情感,有了暖人的記憶。
也許沒有貌美如花,也許身段不夠婀娜,但母親卻能夠用巧手,織就人間最美麗的錦緞。那錦緞,揉進的是母親的愛與溫柔,織成的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心血與祝福,圖為貴州黔東南臺江縣苗錦背扇局部。攝影/李貴云

知子與美花

秋日的青曼村,金色的稻田漫山遍野,從日本遠道而來的學者鳥丸知子博士正在去往老朋友楊美花家的路上。距離上次見面已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她不知道這個女孩所織的“苗錦背扇”是否已經(jīng)完成,一年前的期許,是否已經(jīng)幻化成了美妙的圖案,她很期待見到那上面的蝴蝶、小鳥、青蛙、螃蟹……

遺憾的是,美花的媽媽告訴知子,美花已經(jīng)帶著自己做的苗錦背扇出嫁了。背扇是苗族人背嬰兒的工具,當?shù)氐呐⒆訌纳倥畷r代便開始制作背扇做為自己的嫁妝。帶著背扇出嫁,生兒育女,是每個舟溪苗族女孩子的夢想。媽媽說,自己教女兒織造苗錦時,心情很復雜,一邊為女兒的順利成長而高興,一邊為女兒即將與自己告別而難過。告別之后,唯一陪伴女兒的,是母女共同織造的那塊漂亮的織錦。女兒將用那件苗錦背扇,在新的家庭中哺育自己的小孩,如果她是女兒,等她長大,再教她織造同樣的苗錦。

責任編輯 / 張婷  圖片編輯 / 余榮培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