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路798)祥生車行
輪子上的上海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0年第05期 作者: 金歡歡 徐楠 

標簽: 黃浦區(qū)   城市建筑   歷史拾遺   

當年的祥生出租汽車公司,碩大的英文字母“J”作為商標豎在樓側,同樣醒目的還有40000的叫車電話。“一·二八”事變后,全國人民掀起抵制日貨高潮,祥生遂將叫車電話改為“40000”,提出“四萬萬同胞,請打四萬號電話,中國人坐中國車”的口號,“40000”這個數(shù)字舉目皆是,真是吸引了不少眼球。圖2就是當年的祥生出租車。
從轎子到洋車,再到電車和汽車,不僅僅是交通工具的進步,也映射出中國近代城市轉型的軌跡,這一切在近代上海迅速發(fā)生。城市意味著機會,城市意味著文明,城市也意味著變化。抓住機會就能乘勢而起,上海是這樣,祥生出租汽車公司也是這樣。
圖2

80年代末的某一天,位于上海北京路的一家倉庫里,工人們正在翻新墻體。這一天的主要工作是清除文革時期遺留在墻上的大字報、宣傳畫等。施工進行到一半,隨著墻面表層漸漸脫落,竟露出石灰下面印刷精美的巨幅海報來。印有“祥生出租汽車”、“四萬萬同胞,請打四萬號電話,中國人坐中國車”等字樣的海報在隔了半個多世紀后,重見天日。這座老房子的主人就是舊上海傳奇人物周祥生和他的出租車公司。

北京與上海的差異

在一位英國作家的歷史小說中寫到上海,男主角丹頓1903年到上海淘金,剛上岸就被一輛獨輪車吸引住了,他從沒見過這東西,急忙發(fā)問:“它叫什么,他們用這個來載人嗎?”接他的人笑答,這叫獨輪車。這種人力小推車在開埠時才傳入上海,在北方本用來載貨,但上海人很快就發(fā)現(xiàn)它的好處,干脆將它改作“客運”。硬木造的車身和車輪,輕巧堅固,一人推行,尋常七八個人背面而坐,是很方便廉價的代步工具。1874年的上海,約有小車2000多輛。

責任編輯 / 劉睿  圖片編輯 / 湯劍華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