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看得見的清涼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7年第08期

標簽: 文化遺產   

五臺山是清涼山,更是佛國世界。千余年來,從漢傳到藏傳,從皇家到平民,人們朝臺如拜文殊,崇佛更求清涼。山與佛,人與神,融合共洽,成就了五臺山非凡的佛教文化景觀。

夢幻佛國
五臺山氣候獨特,即使炎炎夏日,仍舊十分涼爽,因而被視作“清涼山”。隆冬時分,黛螺頂上白雪皚皚,臺階、廟宇、樹木,神圣莊嚴又美妙夢幻。好一座清涼山,好好一個佛國世界!
攝影/馬海明
五百羅漢朝文殊
五臺山有一座號稱擁有“神塑”的寺院——殊像寺。寺內正殿三面的墻壁上,筑起一組氣勢恢宏的懸塑群,猶如山洞里倒垂的冰棱石筍,又似半空中倒嵌的斑斕仙山,更奇的是,在這些立體的青綠山水間,各種姿態(tài)的羅漢群像,他們或參禪打坐,或撼山探海,多達五百多尊,這些羅漢們?yōu)楹锡R聚于此?圖中懸塑下方,觀音菩薩面容嫻靜,面北打坐,這位一向居于正座的菩薩為何在此倒座?五臺山乃文殊道場,五百位羅漢正是趕來朝拜五臺山主人,連觀音菩薩也居倒坐,以示尊重。
攝影/邵華
顯通,顯通,十萬銅
在一片綠樹青瓦、朱墻粉壁之間,金碧輝煌的“一殿五塔”格外耀眼。五臺山歷史最悠久的寺廟是顯通寺,顯通寺里最奪目的則是萬佛金殿。明萬歷年間建造的這座鎏金的大銅殿,形制與紫禁城金鑾殿相仿,雕花鏤空、飛翼翹角,一絲不茍,殿內四壁更供有萬尊銅鑄小佛。相傳,在建造過程中為了取“萬”字的吉利語,從當時的全國十三省集銅十萬斤,從此流傳“顯通,顯通,十萬銅”。銅殿前還矗立著五方組合式佛塔,它們暗喻五臺山的五座臺頂,象征文殊五智,與金殿相互映襯。磚銅異構的顯通寺更顯超凡。
攝影/樊文珍
一畫一寺一傳奇
五百里五臺山寺廟如林,不僅臺內廟宇壯觀殊勝,臺外的五臺山寺廟也是藏珍聚寶的所在。北臺之外,繁峙縣境內有座公主寺,以技藝精湛、設色艷麗的水陸壁畫著稱于世。圖中為大雄寶殿西壁壁畫的局部,東方持國天王手托琵琶,風采滿面,而南方增長天王則揮舞寶劍,圓睜怒目,兩位天神仿佛全神貫注在為盛大的法會護法。在二天王身旁,則是道教神仙東岳大帝,被描繪成一位莊重肅穆的帝王。見微而知著,這堂明代壁畫共繪有三教神祇、民間信仰神及歷史人物九十多組、四百八十多位,浩浩蕩蕩,目不暇給。公主寺傳奇的不止壁畫,還有明代遺構,以及寺名背后那位命運多艱、遁入五臺山的北魏公主。
攝影/曹立軍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