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村 “千古第一村”的科宦奇跡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8年第04期 作者: 晶心 

標簽: 遺產(chǎn)風景   文化遺產(chǎn)   

流坑,這個烏江之畔的單姓村落,自宋以來,貢獻著一個個科舉神話,家族也因此突破“五世而斬”的宿命,得以千年不衰,不散。這是江西保存最完整的科舉大村,堪稱中國古代耕讀文明的“活化石”。
鵝卵小巷
清晨,一位老人從“理學名家”宅院的圓雕紅石獅前走過。流坑村中,皆以此類鵝卵石鋪路,并建有排水溝。大巷子、小巷子縱橫交錯,宛如蛛網(wǎng),交通便利。此等良好規(guī)劃,正是拜“理學名家”宅院的主人——明代董燧所賜。攝影/揭鋼

第一次到江西撫州樂安縣流坑村時,最讓我驚訝的,是整座村的格局。不像一個村,反倒似一座小型的城。繞村的烏江、龍湖,宛若城池壕溝。村內(nèi)門樓、城墻守望。“七橫一豎”的巷道,勾勒出基本輪廓,似棋盤格。據(jù)說明代辭官回鄉(xiāng)的南京刑部郎中董燧,是按照《周禮》重新規(guī)劃自己家鄉(xiāng)的。而這一次規(guī)劃,奠定了今日流坑之格局。

我看到的流坑村,和徐霞客眼中所見的大致是一樣的格局。明末崇禎九年(1636年)冬至日,徐霞客來到流坑村。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旅行的一站。參觀流坑當晚,他寫下一篇日記,其中幾句是:“其處阛阓(huán huì,即街市)縱橫,是為萬家之市,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坊焉?!标a阓縱橫,彰顯村容整齊;萬家之市,渲染商貿(mào)繁華。五桂坊,則是流坑董氏紀念“一門五進士”的一座牌坊。恰似一座豐碑,銘刻著這個家族引以為傲的科舉事業(yè)。

責任編輯 / 馬賽屏  圖片編輯 / 陳敬哲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