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水力機械 御水有術

總第144期
2017
10
  • 那些“機器人”們

    最搞笑的是齊廢帝蕭寶卷,初學騎馬時,不敢騎真馬便讓近臣俞靈韻為他做了一個木馬來練習,以至于后來居然成為騎馬能手??梢娔抉R做得是相當?shù)姆抡妗?/p>

    作者: 黃秀芳  

  • 剃頭挑子

    剃頭挑子,是一個挑在肩膀上的流動理發(fā)店。扁擔的一頭是一條方凳,凳子凳腿間有三個抽屜,第一層放錢,下面兩層放置剃刀、圍布、梳子、篦子、挖耳勺等工具。另一頭是一個長圓籠,里面放一個火爐,上面架……

  • 御馬監(jiān)駕牌 明代“弼馬溫”的工作證

    在首都博物館的“古都北京”展覽里,有一件不太起眼的圓牌,大小略遜于手掌,上部是荷葉形的牌首和用來穿系穗帶的圓孔,正面中間自上至下有篆書“駕牌”二字,左邊是四字楷書“出京不用”,右邊是楷書八……

    作者: 朋朋  張琰敏  

  • 宋朝的一次外交勝利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時任右司諫、龍圖閣待制(皇帝的文學顧問)的孔道輔,被宋仁宗委任為國慶賀使,出使遼國。為招待他,大遼使館舉行了一場宴會。按照慣例,宋遼兩國使者往來的宴會上,都要安排雜劇……

    作者: 白馬書生  

  • 薩伏伊王室居所 末代王族的榮耀

    作為意大利第三大城市,都靈引以為傲的不只有尤文圖斯和菲亞特。它的歷史與建筑,曾經(jīng)被意大利最后的王族——薩伏伊(Savoy)所牢牢主宰,而這個國家走向共和的征途,也正是從都靈開始的。

    作者: 周劍生  

  • 古代自動化那些神科技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和文物中,埋藏著一些驚人的“神器”:能歌善舞的“機器人”,流光飛舞的走馬燈,高達10米的自動鐘……它們閃耀著“高科技”的光輝,其中蘊含的自動化技術,有的啟發(fā)了現(xiàn)代的生……

  • 自動化水力機械 御水有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風力等自然能源的國家之一。圖為“水轉(zhuǎn)筒車”,約出現(xiàn)于隋唐時期。它以水流為動力,在大輪輪輻外的受水板上斜系有一個個竹筒,當大輪受急流沖激而轉(zhuǎn)動,竹筒轉(zhuǎn)至底部時便灌滿……

  • 古代“機器人” 沉重的奇技淫巧

    全世界正在掀起一陣機器人的旋風。他們集眾多前沿科技于一身,能夠執(zhí)行人類交付的各種煩難工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機器人在中國古代曾有過驚人的表現(xiàn):約3000年前,機器人演員曾為周穆王獻舞;約1300年前……

    作者: 喻翔  

  • 走馬燈為什么沒有變成燃氣渦輪機

    花燈里,有飛翔的鳥,有奔跑的馬,有舞蹈的人。這項古老的技藝,給古人單調(diào)的生活,增添了無數(shù)美妙感受。中國人讓走馬燈“走”了起來,不過,這樣的科學靈感,往往只用在對生活美的追求上。

    作者: 康晶  

  • 中國自動鐘破碎的曇花

    從開元渾天儀,到水運儀象臺,再到大明殿燈漏,中國自動鐘的故事,延續(xù)了數(shù)百年,卻又戛然而止,空留下后人一聲嘆息。

    作者: 伊伊  瑜韻  

  • 看得見的圓明園消亡史

    始建于1707年的圓明園,到今天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310年的風風雨雨。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一場大火,點燃了圓明園?;鸷蟮膱A明園還剩下什么?一片荒土,斷壁頹垣?是也不盡是。一張張不為人知的老照片,記錄了圓明園火……

    作者: 劉陽  

  • 放山居舊藏圓明園文物 1860年劫后的流散往事

    一座英國紳士的鄉(xiāng)下別墅。一個圓明園瑰寶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傳奇。

    作者: 李曉欣  

  • 被毀的圓明園里還能挖出點啥?

    一座煌煌大觀的皇家宮苑,在150年間被搶的搶、燒的燒、拆的拆、搬的搬,還能剩下什么?經(jīng)過23年的考古發(fā)掘,圓明園里挖出了什么?

    作者: 奚牧涼  

  • 絲路樂舞蹁躚來

    漢唐時期,沿著那條黃金大道而來的,除了璀璨的珠寶、馥郁的香料外,還有熱烈歡騰的樂舞。龜茲舞、胡旋舞、拓枝舞、胡騰舞……大江南北,宮廷民間,無一不被強勁的胡風樂舞所吹拂。而那急速的旋轉(zhuǎn)、剛勁……

    作者: 苗子兮  

  • 鎖陽城 河西重鎮(zhèn)的繁盛與寂寞

    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鎖陽城,扼守在河西走廊西陲,是通向西域的樞紐。千年時光逝去,此地已了無人煙。但歷史會記住,這里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烽火狼煙,走過川流不息的僧人商旅……這里曾是極旱荒漠中的一片珍貴綠洲……

    作者: 蘇蘅  七七  

  • 天梯山石窟 石窟鼻祖之厄

    位于甘肅武威的天梯山石窟,既不是建造最早的石窟,也非最精美的石窟,為何會享有“石窟鼻祖”的美譽?

    作者: 安洋  

  • 一川秋色在蘆花

    秋風起時,冬雪降時。中空的蘆葦莖稈卻有著堅韌的力量,不被輕易摧折。也許正因如此,這濕地間的尋常植物,被一代代文人帶著復雜的情感反復詠嘆。

    作者: 王曉申  

  • 那些年,古人生的“病”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求含蓄內(nèi)斂。有些官員希望自己升職加薪,獲得更大的權力,又不好赤裸裸表達心中所想,于是就借口生病,讓上級知曉自己的意見。而能否成功,則取決于對局勢的準確評估。在竇嬰這件事上,就……

    作者: 晶星  

  • 蟹癡與吃蟹

    蟹,是大美之物。秋高氣爽時,湖沼溪流的邊上,自然有肥蟹吃。昔年在京津一帶,時有水患淹沒農(nóng)田,入了秋,倒方便了螃蟹沿河上溯,爬到地里吃高粱,人們趁夜色捉蟹,俯拾皆是,這便是《紅樓夢》中說的—……

    作者: 韓韜  

閱讀本期完整內(nèi)容

使用微信掃一掃開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