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

竹簾輕抄,紙藥妙施。中國造紙技術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帶來了人類書寫工具的一次偉大革命,數(shù)千載文明與文化,都在紙上一一展開。今天,當我們走到『無紙化』的時代,在中國紙中找尋手工紙的歷史,會發(fā)現(xiàn)中國人與紙曾有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每張紙,都飽含著自然的溫度,文化的質感。

總第153期
2018
07
  • 聲音

    公元1世紀貴霜帝國建立于犍陀羅等中亞地區(qū),得益于貴霜君主對佛教的大力提倡,佛教在中亞和西北印度獲得飛躍,發(fā)生根本性變化:佛像出現(xiàn),菩薩概念、阿彌陀信仰、彌勒信仰等元素出現(xiàn),為佛教傳入中國奠定……

  • 微歷史·怪談:一世雙生比肩獸

    在古人的腦海里,可能也有一種PS術,會將影像疊加組合,結果很奇異。中國辭書之祖《爾雅》中提到過一種動物“蹷(jué)”,它因為腳長短不一而舉步維艱,但卻心思機敏,善于覓食,經常給一種叫“邛(qión……

  • 戰(zhàn)國男士的化妝包

    在“愛美”這件事上,古人下的功夫從來就不遜于今人。湖北棗陽一處叫“九連墩”的戰(zhàn)國楚墓群,就出土了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便攜式梳妝盒。只不過,它的主人是個男的。

    作者: 朋朋  張琰敏  

  • 燕王兵臨懷來城下,守城官兵為何紛紛倒戈?原因竟是——謊言的代價

    《明史》里,描述了這樣的場景:守城大軍中所有北平籍的官兵,都被主帥宋忠召集起來。等待他們的,是令人又驚又怒的壞消息。

    作者: 莫大  

  • 昆明·石龍壩水電站——國難中的民族之光

    在滇池西岸的山巒中,有一條滇池水唯一的出口——螳螂川,我的家就在這里。螳螂川是童年記憶中的樂土,從小我就和伙伴們在這條溪流里捉魚,累了就躺在水邊的樹蔭下看變幻的白云。沿著溪流往上游走,有一……

    作者: 李志雄  喻翔  

  • 中國紙

    竹簾輕抄,紙藥妙施。中國造紙技術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帶來了人類書寫工具的一次偉大革命,數(shù)千載文明與文化,都在紙上一一展開。今天,當我們走到『無紙化』的時代,在中國紙中找尋手工紙的歷史,會發(fā)現(xiàn)中國……

  • 蔡倫造了紙

    東漢和帝年間,改變書寫載體的歷史時刻出現(xiàn)了:和帝皇后鄧綏喜好紙墨,在“少府”(管理皇室和宮廷內務的機構)負責皇家器用制作的宦官蔡倫(63-121年),便試圖監(jiān)制好紙,以供皇后使用。他總結前人造紙經……

  • 中國哪里還造手工紙?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手工紙研究所所長湯書昆估計,現(xiàn)存手工紙生產作坊及工廠當在2800-2900家左右,品種應在6000種以上。

  • 專家訪談 “無紙化時代”下的中國手工造紙

    當紙張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手工造紙將何去何從?我們采訪了兩位專家,請他們分別講述關于中國手工紙的境遇與未來。

  • 宣紙:“偷”不走的秘密

    涇縣之外,無宣紙。“獨此一家”的秘密,究竟何在?

    作者: 黃飛松  

  • 宣紙的“十項全能”

    世人常贊譽宣紙“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紙壽千年、墨韻萬變、不腐不蛀……”它果真如此神奇嗎?

    作者: 易曉輝  

  • 中國手工造紙技術的海外之路

    考古發(fā)掘證明,早在公元前2世紀,西漢人已經用上了麻紙。三百年后,由東漢蔡倫創(chuàng)立的搗漿造紙法,大大降低了造紙成本,并由此開啟了中國造紙術的海內外傳播旅程。這場以西安、洛陽為中心,波及世界五大洲……

  • 東巴紙的天書奇譚

    東巴紙算得上紙界里的貴族,它的昂貴不僅因為稀有,也因為它的尊崇。由它造就的東巴經,是書,是畫,更是史。

    作者: 雷虎  

  • 傳統(tǒng)手工紙有哪些類型?

    手工紙采用人工打漿,因此紙漿中的纖維保存完好。用不同植物原料抄造而成的手工紙,成色、性能各具特色。在桌案上撫開一張手工紙,就像展開了一片森林、草地。透過陽光,紙上每一根勻細的植物纖維,都帶……

  • 公文黃紙 此紙最尊貴

    浸染過黃檗汁的手工紙,避免了蟲蠹,更添了一抹特別的黃色。從詔令到籍簿,從黃榜到經文,這抹黃色,最是尊貴。

    作者: 漫漫駝鈴  

  • 高訂紙 為“個性”而生

    在一張張量身定制的書畫紙里,藏著各種小秘密,那都是屬于書畫家們的獨特印記。

  • 文物修復 紙病還需紙來醫(yī)

    古籍書畫,興于紙的發(fā)明,也毀于紙的多病。書畫修復,就像一臺精密的外科手術,而選對修復用紙又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治好了,書畫就能延年益壽;若是治療不當,治死也是有可能的……

    作者: 梁石  閻琳  

  • 用紙造物“趣”歷史

    想到紙就會想到書和本,但是紙很可能并不僅僅是為了書寫而生;自從紙誕生的那時起,古人就不斷享受著以紙造物帶來的方便和樂趣。

    作者: 縱節(jié)  

  • 彩箋 紙上玩出的花樣

    紙,也要創(chuàng)造出別樣的美。文人雅士把紙變作藝術品,以色染,以畫飾。一紙彩箋,蘊藏無限巧思。紙上的花樣,美不勝收。

    作者: 陶襄  

  • 字紙 敬惜與敬畏

    寫了字的舊紙,為何要燒掉?

    作者: 鏑霏  

  • 那些不是紙的紙

    在紙張被發(fā)明出來之前,先人們書寫于何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曾指出:『書契之用,自刻畫始,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龜甲獸骨、竹木簡牘、壘壘青石、青銅鐵器,仿佛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可以被直接……

  • 簡牘時代的榮光復生

    當先人們砍削竹木當做書寫材料時,文明與簡牘,在以后的一二千年里變得牢不可分。自20世紀伊始,一百多年來,地不愛寶,簡牘不斷出土,使我們可以透過一枚枚窄窄的簡條,進入簡牘時代的古人世界。這是華……

    作者: 薊下客  

  • 葛生蔓蔓蒙楚棘

    撥開灌木,拽出長長的葛藤,再順著藤蔓挖出塊根。根搗碎了可做食物,莖煮過后可供織布,紫色的葛花可解酒,飲后不知醉……

    作者: 王曉申  

  • 王素《農閑平話圖》 “豆棚閑話”里的渴望

    王素(1794-1877)是一位清代后期的揚州畫家。湖北省博物館藏有一件他的小手卷(39×149厘米)《農閑平話圖》,主題十分奇特,描繪農村夏季集體乘涼的景象,很容易讓當下正經歷暑熱的人們產生共鳴。

    作者: 黃小峰  

  • 吃荷花的

    大明湖的荷花清白的居多,不俗氣,夏日看久了也不生厭,如文靜女子,亭亭玉立,拿著一盒胭脂,勻勻地往自個兒面上鋪開,被風輕輕一搖,仿佛低頭伸手去折那嫩蒲筍一般,真是好看。

    作者: 韓韜  

閱讀本期完整內容

使用微信掃一掃開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