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航運時代的尾聲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4年第01期 作者: 賴國平 

標簽: 交通地理   水文地理   重慶市   河流   水文地理   

今天,三峽已從流動的河流變成靜止的平湖,從原始的探險地成為舒適的度假地,曾經繁忙的水上航運,已讓位于發(fā)達的陸上交通系統(tǒng)。但是蓄水以前的三峽,以其壯麗的風景使所有過往詩人迸發(fā)靈感,并因激流和險灘成為探險家的樂園,依傍河流而生的碼頭文化,則成為重慶文化最重要的特質。
隨著水面的上升,三峽曾經的風景被徹底更換
小心翼翼駛離暗礁的船只,被岸上的纖夫們費力地拉扯著,艱難地行駛在充滿危險的水面上。在過去的千百年里,三峽的纖夫們就這樣行走在長江及其沿岸支流。渾濁的江面一邊被繚繞的云霧遮掩,一邊映襯著兩岸綠得掉油的青山。這曾是夏天途經三峽時必遇的風景,三峽工程的出現(xiàn),使這些風景永逝。
帆船時代三峽沿岸城池風貌
我們在從方志里輯佚出的重慶老地圖中,精選出三峽(庫區(qū))沿岸部分:上至重慶市,下至巫山縣。這些兼有地圖的實用性、準確性和繪畫的審美性的老地圖,以簡潔、古樸的手法記錄了清代至民國年間三峽沿岸城市的雄山奇水、堅城古道、市井民居。那時各個城市都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城門的開置也多有不同,這些風貌一直保留到上世紀中后期,而今已全部淹沒在水下(繪圖/芳芳)。資料來源/《老重慶影像志·老地圖》

就像每個信徒必定要去圣地朝圣,所有詩人都應到訪三峽。

漫步三峽沿岸,你會隨處邂逅樂天溪、草堂河等與詩人有關的地名,從來沒有一條(段)河流像三峽這樣與詩人關系緊密。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僅有192公里長的三峽,只是長江總長度的1/30,卻是長江的文化高地。如果以到訪詩人和所寫詩歌數量為標準,三峽位居長江乃至中國所有河流之首,因為來過這里的詩人最多,關于它的詩詞也最多。為什么?

責任編輯 / 黃菊  圖片編輯 / 王彤 宋文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