嶂石巖丹崖翠壁相輝映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9年第10期 作者: 徐柯健 

標簽: 井陘縣   輝縣市   丹霞   巖石   地質地理   峽谷   

嶂石巖地貌與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并稱為中國三大砂巖地貌。它是太行山中最為雄險與靈秀的地段,以丹立翠橫的偉魄,峻峭挺拔的雄姿,橫空出世,呈現(xiàn)出一派丹崖、碧嶺、奇峰、幽谷等獨特的山岳景觀。那綿延數(shù)公里的巖墻峭壁、三疊崖壁,除頂層為石灰?guī)r外,都是紅色的石英砂巖。遠遠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畫,甚為壯美。
莽莽蒼蒼,綿亙千里的太行山,突出奇構,橫空疊起三層赤壁峰屏,被地質、地理學家命名為嶂石巖地貌?!搬质B”俗稱“三棧”,為三級陡崖,每層高100—150米,人稱“萬丈紅綾”;南北向綿延達10公里,又被譽為“百里赤壁”。在兩層陡崖之間,是坡度較緩的平臺,由易于風化的薄層砂巖、頁巖形成天然棧道。其上生有原始次生林,春夏翠綠如碧,深秋則層林盡染。攝影/門曉宇
“不登王莽嶺,豈識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須五岳攀?”王莽嶺位于太行山南端的山西省陵川縣,地處黃土高原與中州平原斷裂帶的最險要處,海拔1665米,由高低錯落的近百個山峰組成,是嶂石巖地貌景觀的典型代表。這里千仞峭壁,如巨斧削成,自古就被形容為“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厲”。
圖1
圖1 圖2
嶂石巖地貌典型的裂隙谷。這種特殊的形態(tài)與構成它的巖石性質有關。這個堅硬的厚層是構成它的主要成分—石英砂巖,下面則是一層比較薄、比較軟的泥巖或泥質砂巖。雖然薄,但是卻在嶂石巖地貌形成過程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為比較松軟,易于風化,然后其上的巖石在重力作用下垮塌下來,這是嶂石巖地貌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當?shù)撞寇泿r層被侵蝕掏挖后,上面的巖石沿裂隙向下垮落,首先形成縱深往里、一頭開口的溝谷,兩側陡壁繼續(xù)垮塌,就逐漸形成嶂谷。圖1攝影/張文質

談到嶂石巖地貌的發(fā)現(xiàn),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科學研究所郭康研究員給我講了他有趣的經(jīng)歷。1972年初夏,為參加一次美展,他與幾位美術工作者到太行山寫生,連夜趕到河北省井陘縣的蒼巖山景區(qū)。待次日清晨起來,放眼遠望,眼前呈現(xiàn)的是雄偉壯觀的紅崖長墻,令人驚嘆不已。上山寫生途中,又在紅色石英砂巖的臺階上發(fā)現(xiàn)了一種頗似藻類的化石,更是激起了郭老的興趣。1973年夏,郭康、朱宣清等幾位學者在元氏縣八一水庫溢洪道石英砂巖地層中打到了兩箱“化石”。1988年又對紅崖地貌進行學科考察,并開始了對嶂石巖地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1992年,郭康等人在《地理學報》上發(fā)表的《嶂石巖地貌之發(fā)現(xiàn)及其旅游開發(fā)價值》一文,正式將其定名為“嶂石巖地貌”。

蒼巖山上古木參天,層巒疊翠。在這些峰巒之間,散落著眾多禪房、古剎、亭臺、碑碣,大都是明清時期的遺物,這些建筑或建于峭壁之上,或坐落于斷崖之下,雕梁畫棟,古色古香。橋樓殿是蒼巖山最有名的一座建筑。只見在兩壁斷崖之上,凌空架有 3座單孔石拱橋,橋上還建有樓殿,從山下仰望,橋樓凌空飛跨,云移樓動,恍然欲飛。此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建筑的杰作。攝影/李輝
側切溝谷發(fā)育的崖壁—由于溝谷橫斷面呈“V”形,故稱“V”形谷。谷底寬20—50米,右岸谷坡80°左右,左岸已近于直立,相對高差230—150米。攝影/馬宏杰

壯闊的丹崖長墻

從北京出發(fā),經(jīng)石家莊贊皇縣到嶂石巖,一路上路標清楚,車少人稀。從遠及近,嶂石巖的群山由緩到陡,越來越險峻,越來越巍峨。遠遠地還未到嶂石巖景區(qū)大門,山上那堵巨大的丹崖長墻就撲面而來。這紅色大崖墻足有10公里長、六七百米高,直上直下,刀劈斧削,高聳天邊。更奇妙的是那崖墻上竟攔腰抹上了三道濃濃的綠色植被帶,使之在偉岸中又增添了幾分嫵媚和親切。陽光照射下,綠的草木,蒼翠欲滴;紅的巖壁,赤色如霞;深的溝壑,神秘莫測;高的嶂崖,美如畫屏。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你,召喚著你,迷惑著你,令你為之傾倒。這就是嶂石巖!

責任編輯 / 姜烈夫  圖片編輯 / 馬宏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