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略的三位探險家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第10期 作者: 楊鐮 

標簽: 古城   歷史地理   考古地理   文化地理   氣候地理   

斯文·赫定、斯坦因、普爾熱瓦爾斯基等外國探險家不僅讓世界認識了新疆,還將他們的同行吸引到新疆,使他們得以在前人探險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繼續(xù)研究新疆,并向中國的西北深入。他們的后繼者中,美國地理學家埃爾斯沃思·亨廷頓、瑞典考古學家沃爾克·貝格曼、丹麥探險家亨寧·哈士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讓我們跟隨這三位外籍探險家的足跡,重新認識中國的西北。
貝格曼在還不到25歲的時候就參加了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這是他在考察途中留下的照片。
亨廷頓兩次深入新疆,針對氣候與文明的關系做野外調(diào)查。他留下的照片非常有限,只能用這張標準照以饗讀者。
哈士綸是享譽世界的蒙古學專家,被譽為“蒙古活佛的前世兄弟”,對蒙古族音樂在歐洲的傳播作出巨大貢獻。

羅布荒原的阿拉干驛站。2001年1月4日清晨,我早早就醒了。我們的考察隊即將從此出發(fā),前往“失蹤”六七十年的“小河五號墓地”。

剛走出房間,我像著了定身法,目瞪口呆:室外白茫茫一片,一場大雪不期而至。天哪!這是在中國西部的“旱極”羅布荒原!踏上積雪,我興奮不已又憂心忡忡。憂慮的是,我馬上聯(lián)想到1934年,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抵達小河后在筆記里匆匆記下的幾件事,其中包括一場大雨,竟使小河一帶的沙原平地成河。聯(lián)想到1992年,百歲羅布老人庫萬聽說我要去找小河,曾勸阻我:相傳踏上小河的人,將不利于出行。然而,使我振奮的則是:今天我必將與小河相會。同時,立即想起美國地理學家亨廷頓在1907年做的預測:21世紀開始,中國西部干旱區(qū)將進入新的豐水期。豐沛的降水量,必將為緩解西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難得的機遇。

責任編輯 / 周曉紅  圖片編輯 / 王彤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