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旱中成長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第10期 作者: 王辰 

標簽: 地質地理   土壤地理   生物地理   氣候地理   林地   

無論洛陽的牡丹,還是大理的山茶,放之荒漠,定然香消玉隕,因為它們并未在長年抵御風沙和干旱的磨礪中,進化修習出屬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哪参?,是整個地球上最耐干旱的植物類群,至于這些植物究竟如何來到荒漠,是曾經(jīng)滄海如今戈壁的轉變,還是被其他地方的強勢種類排擠到此?似乎二者兼而有之。我們可以把荒漠植物看作挑戰(zhàn)嚴酷環(huán)境的先鋒,或者堅守陣地的勇士,要在干旱的環(huán)境中世代繁衍,它們必須演化出一套應對策略。
為了保存水分,應對干旱的威脅,很多荒漠植物的葉片特化為革質、蠟質。相比于濕潤地區(qū),旱生植物的葉面積通常要小很多,其中一些種類的葉片邊緣甚至特化為刺狀。攝影/moodboard/c

如果植物有口能言,相信它們之中的大多數(shù)并不情愿在荒漠定居。然而無論森林、草地乃至城市的邊角之間,都已被各樣綠色植物所擠占。與其在水草肥美之地與同類苦苦爭奪資源,不若換個生活方式,在條件艱苦的干旱區(qū)開拓屬于自己的天地。

灌木:惜水如金

灌木與半灌木是荒漠中的主導,它們與所有荒漠植物一樣,面臨一個最為艱巨的課題:如何取水,如何保水。無論是知名的荒漠代表梭梭、霸王、檉柳,還是我們不甚熟知的白刺、沙拐棗、琵琶柴,它們對于水分的態(tài)度都是開源節(jié)流,如同勤儉持家一般,絕不輕易浪費。

責任編輯 / 高新宇  圖片編輯 / 馬宏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