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石
后起之秀也敢爭先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4年第03期

標簽: 地質地理   巖石   巴林右旗   

巴林右旗所處的西遼河流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搖籃之一,這里的先民對玉石的開發(fā)利用也相對超前。巴林石歷史悠久,生成也奇特,在火山噴發(fā)過程中的蝕變作用下,使巖礦具有了多種成分,從而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巴林石礦脈,伴有辰砂的巴林石脈體就形成了“雞血石”。有鐵、鉛、亞銅等滲入并較為均勻地擴散,主體就呈黃色等等。
巴林流沙黃
此石為巴林雞血石王,牛角凍地,高51厘米,寬34.5厘米,厚24.7厘米,重39公斤,形似寶塔。
巴林水草凍
元代的巴林石碗
藍天凍
遼代古印

巴林礦位于內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鎮(zhèn)西北,在遼闊的巴林草原上穿行約50公里,便來到雅瑪吐山,巴林石礦區(qū)就在雅瑪吐山北面的大小化石山一帶。巴林石大面積開采的歷史較短,1978年中國輕工業(yè)部才將它正式定名為巴林石。但其發(fā)現(xiàn)和利用的歷史卻可追溯到800多年前元朝建立時,只不過那時人們將它用于生活用品,如石碗、石臼。

清時,巴林石有了小規(guī)模開采,日本侵華時期,還曾雇用勞工探礦采石,加工成圖章、墨盒等運回日本。當時著名印石篆刻家石巢說:巴林石質細而松,微透明,出量豐富,將來可能成為名礦。果然當壽山、青田、昌化三大石種原料都呈現(xiàn)出不足的情況下,巴林石以貯藏量大而后來居上。不過它的脫穎而出也并非偶然。它潤澤柔膩,色彩豐富艷麗。有可與昌化雞血石媲美的巴林雞血石,號稱可以替代田黃石的福田黃,還有與青田石極為相似的各種凍石。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