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料海船是鄭和船隊的主力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5年第04期 作者: 鄭明 

標簽: 文化地理   歷史地理   

《武備志》“鄭和海圖”中的船型
二千料海船復原模型
現(xiàn)復原的鄭和二千料海船為福船型,外形為小方首,寬平艉,有虛梢,兩頭翹。建筑形式屬樓船,高艉樓階臺式3層,長舯樓1層,短艏樓開式2層。全船設上甲板(即主甲板)、下甲板和底平臺三層縱向平臺。自艏向艉設17道橫隔壁,構成明代木帆船的典型橫式結構,并分割成各種工作、生活、儲藏艙室,充分顯示我國古代在造船技術上所創(chuàng)造的水密橫隔壁的結構特征。

由于大號寶船體量巨大,甚至超過明故宮的太和殿,故有學者認為其系御用寶船,只在南京水域航泊或做短途巡游,不出海。而鄭和下西洋的主力船型為二千料和一千五百料海船。其船長約15—20丈(40—60米左右),在下西洋航行中分別執(zhí)行寶船、指揮船、戰(zhàn)船和座船等使命。其依據是1936年于南京下關靜海寺墻壁間發(fā)現(xiàn)的碑記。碑已殘缺不全,但有“永樂三年,將領官軍乘駕二千料海船,并八櫓船”;“永樂七年,將領官軍乘駕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櫓船”的記載。這種船型在明末清初時曾作為去琉球的冊封舟。因為受皇命執(zhí)行冊封任務,也被傳稱為寶船。

《天妃經》卷首圖所顯示的鄭和下西洋船隊雄姿和《武備志》“鄭和海圖”中記載的船型當是鄭和下西洋的主要船型,但均不是九桅大號寶船,而是六桅二千料海船或更小的海船。按說大號寶船既巨大,又重要,理應充當畫中“主角”。不被描繪,只能是因為它并未出海,不是鄭和下西洋船隊中的船型。

責任編輯 / 李雪梅  圖片編輯 / 馬宏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