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 我的第一個文化樣本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1年第08期 作者: 東西 

標簽: 文化地理   天峨縣   

作家東西是生活在廣西壯族人中的漢族人,壯族這個團結、奔放、熱情的民族獨有的文化特質(zhì)對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東西
作家,原名田代琳,漢族,1966年3月出生,廣西民族大學駐校作家。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中華文學基金會第十屆莊重文學獎。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后悔錄》、《耳光響亮》;中短篇小說集《沒有語言的生活》、《我們的父親》等。小說《耳光響亮》、《我們的父親》和《沒有語言的生活》分別被改編為同名20集電視連續(xù)劇,統(tǒng)稱為“后家庭倫理劇三部曲”。

我們老田家的人是從外省遷徙到廣西的漢族,已經(jīng)過來好幾代人了。因為是外來民族,所以住在高高的山上。山上立著二十多間歪歪斜斜的房子,生活著百來口人,養(yǎng)育著百來頭(只)牲畜。我出生的時候這個地方叫谷里生產(chǎn)隊,現(xiàn)在叫谷里屯。它坐落在桂西北天峨縣境內(nèi),方圓五里全是漢人。

大約7歲那年,父親指著遙遠的山下對我講:“那是你寄爺家。”我順著他的指頭瞄準,前方群山茫茫,云霧繚繞,布柳河的波光在谷底時隱時現(xiàn)。從此,我知道了向陽鎮(zhèn)平臘村桂花屯,那里住著我的羅姓寄爺。所謂寄爺,就是寄父,相當于城市里的干爹。由于我小時候體弱多病,父親就把一碗蓋著我布帽的大米放在神龕上,為我找寄爺,以確保我能健康地存活。自從這碗大米放在神龕上之后,第一個踏進我家的輩份合適的非本姓男士,都是我寄爺?shù)暮蜻x,前提是他愿意揭下碗上那頂帽子。一個蟬聲高唱、酷熱難耐的午后,途經(jīng)本村的壯族人羅氏因為口渴,走進我家找水喝,沒想到卻喝上了我父親熬出的苞谷酒,于是,順手就把那頂帽子給揭了。

責任編輯 / 周曉紅  圖片編輯 / 王彤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