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古道
千年留痕路滄桑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1年第05期 作者: 哈雷 

標簽: 歷史地理   文化地理   地質地理   古道   河北   

古時難行的太行八陘曾經是重要的軍事關隘和古人進行遷徙、貿易、軍事活動的通道,而今太行山上已有了無數通途,然而這些陘道并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逝。作家哈雷和地質專家范曉近期先后考察了太行山大峽谷和太行陘道,見證了“千秋不易太行道,百里難載中華史”的壯闊,作為極其珍貴的自然與人類文化遺產的綜合體,太行陘的價值是和太行山共存的。
有太行八陘第五陘之稱的井陘,剛好位于太行山中麓,河北和山西結合的地方,東邊距離石家莊不過30公里,歷史上“冀通衢要沖”地位可見一斑。古道東邊連接土門關,往西還有固關和娘子關,從地形來看,娘子關和固關最為險要,因為它們都處在井陘道與太行山主脈相交的地方。明代將內長城延伸到了娘子關和固關,這也是太行山明長城的最南端。攝影/康志良

在太行山的古道上行走,真正體會到了古人商旅的艱辛。這些被稱為“陘”的驛路,不過是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而已,它們盤桓于山腰,或者行進在太行山脈大大小小的斷谷之中,寬處十幾米,窄處僅能過一匹馬,徒步行走尚且困難,更別說肩挑背扛、兵馬輜重過太行了。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李白留下的著名詩句,描寫了古代人們穿越“太行陘”之難。如今,人們已能在太行山脈上開辟出越來越多的公路和鐵路。可是依然有很多的旅行探險家關注并重行太行八陘,因為通過它,才能夠走進真正的太行腹地,同時走進歷史。這一次,我循著太行山這些通往歷史的古驛道,在馬蹄和車轍遺留的千年印痕中,領略到了太行古道曾經的險絕。

責任編輯 / 王杰  圖片編輯 / 馬宏杰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