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進海退,浙江的海塘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2年第02期 作者: 龍菁 

標簽: 氣候地理   浙江   歷史地理   文化地理   海岸   

人類在與大自然的較量中,向來是步步緊逼的。這從浙江省沿海的海塘建設就能看出來。浙江海塘的分布有點像蚌殼的生長紋理,沿著不同時期的海岸線一道道自內而外、由老到新。在海塘與海塘之間,是從海中淤出的土地。海進海退是地史演進中的常態(tài),符合大自然的規(guī)律。但多年來,人類向大海索要土地的歷史卻是只進不退。
古老的海塘在杭州灣兩岸斷斷續(xù)續(xù)地佇立著,色澤斑駁,條石整潔素凈,被海風和海水親吻過幾百年的塘身,顯得雄渾有力、卻不張揚。古老的東西就是顯得美好,有了歲月的淘洗,加增了存在的意義。這里是海寧觀錢塘大潮的一個地點,古海塘在這里開了一個豁口,用于漲潮時把船從這里抬上岸來,塘身上用來固定石條的鐵釘暴露了它的滄桑經(jīng)歷。攝影/董瑜

生活在內陸的人,很難想象夏季里遭遇臺風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我國東部沿海的人雖早已習慣了聽到臺風警報,卻依然是神經(jīng)緊繃,做好各種防范措施。臺風過境時,狂風肆虐、大雨滂沱,樹木可以被連根拔起,人和車也可以被風掀倒。2011年在中國北方城市里因暴雨而出現(xiàn)的“海景”,在臺風路過的城市里是必然要有的。不同的是,北方城市里的“海景”來自于天上降下的雨水,而沿海城市里的“海景”則可能真就是海水漫過來的景象。

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大部分地區(qū)的地面高程是3—8米左右(以吳淞為基面,以下同),平均田面高程在5米左右,在杭嘉湖平原北部與江蘇省交界的地方,田面高程只有2.8米。位于杭嘉湖平原東南角的杭州灣是出產(chǎn)錢塘江大潮的地方,近代水位觀察的資料顯示,錢塘江涌潮沿程潮差以澉浦最大,平均5.4米,最高達到8.93米;錢塘江涌潮的潮頭以海寧鹽官為最高,最高時可達5米以上,涌潮流速高達每秒12米以上,破壞力非常強大。杭嘉湖平原的大部分地面或田面高程都低于潮水位,所以,從漢代以來,生活在杭嘉湖平原上的人們就筑起了海塘,用來抵擋海潮,保護杭嘉湖平原以及蘇州市等地區(qū)不受潮水的侵入。

責任編輯 / 劉晶  圖片編輯 / 吳敬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