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上蒼為中國特制的“舞臺”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17年第10期

標簽: 基礎地理   地質(zhì)地理   土壤地理   

作為地球上唯一一座“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的誕生可謂是一場造化的奇跡。就像冥冥中有一種力量,精心創(chuàng)造了各種條件,又經(jīng)過千萬年來的悉心打磨,一點點塑造出了一個神奇的“舞臺”,讓其屹立在東亞大陸上,只等著登上這座舞臺的人,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創(chuàng)造出綿延不絕的輝煌篇章。
拔地而起的大塬,猶如一座天然的舞臺
頂部平坦寬闊、四周陡峭的黃土大塬,猶如一座座天然的舞臺拔地而起。萬年以降,無數(shù)華夏先民們在這些大塬上繁衍生息、開墾良田、建立村鎮(zhèn),在中華文明創(chuàng)立的過程中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生在黃土高原長在黃土高原的我,年輕氣盛荷爾蒙無處釋放的時候,總喜歡在刮大風時爬上村后的黃土坡,迎風嘶吼。我自小五音不全,卻希望能唱出振聾發(fā)聵的效果,所以每當我吼一曲《黃土高坡》的時候,路人每每側目而視、避之不及。而我在灌一肚子風、吃滿嘴土后,卻會覺得自己是陳勝口中的“鴻鵠”、高爾基筆下的“海燕”,旁人都理解不了我的氣概,只有那敞天敞地的黃土高原才能安放下我胸中的萬丈豪情。

黃土堆積前的古地形條件
黃土高原形成之前,一系列地殼變動為它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鄂爾多斯高原以鄂爾多斯臺地為基礎,四周被河套地塹、銀川地塹、渭河地塹、六盤山中山和呂梁山中山所包圍,在第四紀時期表現(xiàn)為大面積均勻抬升,地形高差較小,為大面積的黃土堆積準備了古地形條件。

年歲漸長,心也漸漸沉靜,我開始思索更多的東西,關于自我,關于人生,關于世界……在走出黃土高原,見識了許多不同的風景,特別是一次北京之行看到中山公園社稷壇“青、赤、黃、白、黑”的五色土后,我才恍然明白,原來土并非理所當然都是黃色,原來我司空見慣的塬、墚、峁,在別處卻是難得一見的景觀。于是我萌生了強烈的好奇:黃土和其他顏色的土有什么不同嗎?人常說“高天厚土”,黃土高原的土究竟有多厚?還有那些大氣雄渾的塬墚峁,它們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