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獅子:起源唐朝,武漢黃陂特有的舞獅子民俗活動的前世今生


投稿時間:2019年05月04日 投稿人:木山攝影

在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李集、祁家灣、羅漢和孝感楊店區(qū)域流傳著一個久遠而神秘的文化習俗:“僵獅子”。又有人稱為:“將軍獅子”。

2012年11月評選為“黃陂新十景”,稱呼“唐韻神獅”。

2018年湖北武漢市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名為“僵獅子”。另有部分學者認為“僵”字不吉利,建議用“將”,到底哪個字更合適,我相信查清史料后,才能真正定義。

黃陂農(nóng)村講究“月半大于年”,把元宵節(jié)期間大于過年的重要性。北宋文學家歐陽修《集古錄》收錄的(唐)侯喜《黃陂記》云:“黃陂在汝州,汝州有三十六陂,黃陂最大,溉田千頃,蓋黃陂之由來也。”

“僵獅子”的神秘來自于在舞獅子過程,通過敲鑼點鞭炮,燒黃表紙,吸香案,讓舞獅子者(舞獅者叫"將軍"或"馬腳")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猶如神魔附體,變得力大無比,可以長時間舞獅子而不累。另一個角度說法是“將軍”被“僵”住后,可以溝通”上仙“。同時“馬腳”還有許多神奇之處,比如用嘴撕開裝神水的瓷碗,并吃下,滴蠟在身上也不知道疼痛等各種狀態(tài),鞭炮上身而不傷,嗅蠟后并把蠟燭吃掉等事情。觀看者還要注意與“馬腳”保持一定距離,不得說其壞話,防止其“挖人”,即莫名其妙攻擊人。所以,每年來黃陂看過”僵獅子“的人都要說兩個字:“神秘”!當然,也有少數(shù)地方是假僵,需要當?shù)厝酥赋霾徘宄?/p>

前期賽(曬)燈,也稱試燈階段,有"下馬"儀式,開光,說彩,取水,敬神,試“僵”等流程。起燈的方位據(jù)戴家塆頭人介紹起于去年”僵獅子“最后一家的方位。

同治《黃陂縣志》卷之一,二十七頁,提到:“初三再以......香蠟祭水神”。雖然時間上不對應(yīng),但方式一樣,所以推測“取水”的來源估計在此。

 

道士在說彩,開光。(攝于2019年馮家田)

 

獅子開光彩詞(明德運整理):“金獅本是獸中王,忠心耿耿保玉皇。靈省寶殿領(lǐng)圣旨,領(lǐng)到圣旨上天堂。)

 

香案類型之一。

 

“試僵”即挑選“馬腳”的過程??礈贤?ldquo;神靈”的能力,預(yù)選“馬腳”。

 

頭人:活動組織者,一般有四個或六個家庭組成。

興隆村頭人(攝于2018年)。

 

戴家塆頭人(攝于2019年)。

 

馮家田頭人(攝于2019年)。

 

神棍。有些是僵過的“馬腳”累了,“換馬”(換下的意思)后擔任。意識多不清醒,與僵獅子配合玩。一般情況也需要”下馬“。(攝于2018年興隆集)

 

神棍。(攝于2018年興隆集)

 

神棍。(攝于2019年戴家塆)

 

趴香案。也就是馬腳聞檀香。

 

“下馬”過程:"將軍"或"馬腳",在鑼鼓鞭炮聲中,點符紙。

 

然后忽然全身僵硬,力大無比,中僵者可以搖動數(shù)人控制的香案。”僵“成功后,獲得神秘的力量,開始舞獅。關(guān)于“馬腳”的其中一個最神秘能力,那就是有一定的與上仙溝通的能力,但目前不可考證。

 

"馬腳"的表情和舉止明顯異于常人。兩眼有些發(fā)直,在鼓點和鞭炮聲中,動作略微僵硬的不斷起舞,與鼓點快慢,鞭炮的多少不停變換節(jié)奏

 

"下馬"結(jié)束后,需要不斷喚其名字,才能清醒。

 

搭紅:把紅布放于獅子身上。寓意吉祥如意?,F(xiàn)場還有喊彩人,根據(jù)每家情況說出不同彩詞。舞獅結(jié)束,雙方互相鞠躬祝福。

 

地界巡游。也就是繞著村子走。(攝于2019年戴家塆)

 

地界巡游。(攝于2019年戴家塆)

 

地界巡游。(攝于2018年李集)

 

在游村時,不斷的“敲叫板”。(攝于2018年興隆村)

 

上廟進香。每個地方區(qū)域神位也不一樣。比如酆(豐)家廟是“楊氏將軍”(也有說是楊四將軍),馮家田是“觀音”,其余地方供奉“土地”居多。(攝于2018年興隆村)

賀土地神彩詞(明德運整理):”鑼鼓打得鬧騰騰,特來拜賀土地神。土公土婆多保佑,保佑一灣得太平。“

 

"大家練”也就是敲鑼打鼓的人。(攝于2019年戴家塆)

 

圍觀的群眾。(攝于2019年戴家塆)

 

最后就是”化燈“活動,也就是送燈,如果獅子是紙扎的就放于火堆燒掉,木頭的獅子頭則不燒。整個過程,有些程序和其他地方大同小異,就是叫法不一樣而已。

僵獅子參考流程(每個灣子略有差異):

正月十三:白天祈福,開光,試僵,河邊取水,上廟等。晚上開始吃香案,半夜開始吃燈酒

正月十四:白天下馬,將獅子,打轉(zhuǎn),玩龍燈獅子,醒將,不上廟。晚上下馬,將獅子,打轉(zhuǎn),吃香案,將獅子,跳獅子,醒將,吃燈酒。

正月十五:白天晚上均玩燈,上廟。不同的是有些地方晚上“化燈”,有些十六的“化燈”。

“僵獅子”是舞獅的分支,全國唯一,再無分店。據(jù)考證,起源有幾個版本。

一個是湘西苗家舞獅和北方獅子結(jié)合,帶有苗家舞獅及巫術(shù)和跳大神的影子。直接證據(jù)就是“金獅”一詞?!饵S陂區(qū)志》2018版,第651頁,提過。而苗疆也有”金獅“的說法。當然,2018版《黃陂區(qū)志》關(guān)于使用”金獅“一詞,不太清楚出處來源。

另一個版本是唐朝玄武門事件后才出現(xiàn)。

其次的版本與義和團、太平天國在當?shù)鼗顒佑嘘P(guān),黃陂本地很多山上,現(xiàn)仍然殘留著太平天國時期修建的山寨遺跡。如李集的龍王尖山寨,清咸豐二年(1852年)為防"長毛"(指太平軍)大規(guī)模修建。羅漢伏馬山上石砌城墻,疑為太平天國時期的兵寨等。

再一個版本就是“僵獅子”和海南的"公期"祭祀活動類似,由此有人推斷有些關(guān)系。但從祭祀所拜的神是“冼太夫人”,也只是海南本地有關(guān),與黃陂無任何關(guān)系,沒有文化連接的紐帶。同時黃陂本地古時也沒有從海南大規(guī)模遷徙的記錄。

綜合上述,我個人認為,應(yīng)該從人口遷移方面推斷“僵獅子”整個形成過程。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口大遷移活動。這場人口遷移運動至少遠可以上溯到唐朝,一直延續(xù)到清朝后期,時間跨度達一千多年。

而從現(xiàn)有資料,“僵獅子”最早的說法在唐朝。又有苗疆舞獅文化內(nèi)涵,同時義和團鼓吹的“刀槍不入”,咒畫符,“降神附體”等手法有點相似。

因此,我推論,唐朝時的人口遷移,讓北方舞獅活動帶到黃陂,進而和以后遷移的苗族舞獅結(jié)合,最后到了清朝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在當?shù)鼗顒?,進一步融合完善。

“僵獅子”幾個待解迷團:

1.為什么有“僵獅子”又叫“將軍獅子”?兩個同音字有什么聯(lián)系或區(qū)別?

2.同樣類似鑼鼓鞭炮聲中,全國其他地方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被“僵”情況?唯有黃陂這么小的區(qū)域才有?

3.“馬腳”(也有叫馬角)、“下馬”、“換馬”都與“馬”有關(guān)。馬在古時屬于重要的戰(zhàn)略民用物資。馬與苗族、太平天國、軍隊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對應(yīng)?為什么這么多專用詞提到“馬”?另外,關(guān)于“馬”,黃陂有句方言“軍齊馬就”,即準備停當?shù)囊馑肌?/p>

4.關(guān)于起源,目前仍然沒有確定的文獻縣志記錄。同治《黃陂縣志》卷之一,第二十六頁,僅提過“放燈,自十一日至元宵夜……”,無“僵獅子”風俗具體描述。至于起于唐朝的說法,也只是在《舊唐書》等提過獅子舞,沒有具體到黃陂。

附相關(guān)文獻。

1.《黃陂區(qū)志》2018版。第651頁。“獅子舞。……又分天獅子、地獅子、“僵”獅子和武打高蹺獅子等。……”“……金獅戲金錢”

第733頁。“元宵節(jié) ……俗稱“月半”,亦稱“燈節(jié)”……白天玩龍燈、獅子、……;晚上跳臨門獅子,……”

第744頁。歇后語:頂著地臼玩獅子——吃力不討好。

2.《黃陂縣志》1992版。第493頁。“……農(nóng)歷正月十五,亦稱燈節(jié)……初十“鬧燈”,十三“試燈”,十五“玩燈”,十六“送燈”。”

3.《黃陂習俗》2016年版。劉建新著。第16頁。“……西鄉(xiāng)慣玩僵獅子……舞獅人(鄉(xiāng)下俗稱馬腳)……呈半迷糊的亢奮狀態(tài),俗稱“入宮”、“下馬”、“將住了”……”

第16頁。“僵獅子玩得英武頑強,是獅中之王,獅中之將軍,故也稱“將獅子””

4.《黃陂民間彩詞》2017年版。明德運著。第24頁,有關(guān)于“獅子開光”,“獅子安位”,“賀土地神”,“賀星歌”,“問歷史”,“燃燈歌”,“佛爺濟善”,“賀門神”,“賀新娘”,“賀新房”,“恭喜大發(fā)財”,“孝堂歌”,“請七姐”等與玩獅子有關(guān)的彩詞。還有近代“慶獨生子女”等彩詞。

5.《黃陂老手藝》2016版。李文浩著。第279頁。通過對長輩的記錄,有關(guān)于“喊彩”的描述。

第281頁。“……金龍?zhí)ь^,獅子張口……”

6.同治版《黃陂縣志》“風俗”卷之一,第二十六頁,有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