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天波切寺——人類不滅,信仰不倒


投稿時間:2019年07月15日 投稿人:嵩澗

探索喜馬拉雅-珠峰大本營(18天)徒步篇 

第四天,南池至天波切——“它遭遇了兩次毀滅,卻依然得到了重生。”

 

天波切寺(喜馬拉雅山脈珠峰地區(qū)最大且最為著名的寺廟,位于去珠峰大本營路上的天波切村)

 

南池前往天波切的距離將近10公里,海拔從3400米抬升至3800米,中間會路過Sanasa、Phunki Thang等村落。這一天的行程并不簡單,因為中途需要翻越2座大山。在高原上,上上下下的道路無疑會使人感到疲憊和崩潰。好在一路上的景色會隨著海拔的抬升而發(fā)生獨特的變化,時刻鼓舞著徒步者奮勇向前的意志。

 

南池出發(fā)時的景象。南池周邊地區(qū)的徒步道路都修建了臺階,走起來相對安全。但EBC大部分有人類活動的地區(qū)都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都是沒有修建臺階的

 

路牌:天波切、高喬森林。前往天波切的路上有一條岔路,往東北方向直走是EBC的正常徒步線路可至天波切村,而往西北方向的這條岔路可以通往Gokyo(高喬村),高喬村有一個被譽為珠峰地區(qū)最美高山湖的“高喬湖”以及高喬冰川帶。后期也可以選擇從珠峰大本營返程時,翻越Cho La Pass(卓拉埡口,海拔5400米)抵達高喬

 

村落的餐館。景色非常漂亮,像一副天然的圖畫,雪山被云層所包裹,而山腳下就是人類居住的小屋

 

Sanasa村處于南池和天波切的中間位置,建議在此地進行休整和補給。當(dāng)然如果徒步速度較快,可能很早就會抵達這個地方,在后面的村子進行調(diào)整也是可以的。

 

路上的背夫。夏爾巴背夫會從頭到尾伴隨著徒步者的腳步,一位背夫通常需要背幾位人的行李

 

西方的徒步團隊。離開了南池地區(qū),就很少就臺階可以走了,基本上都是山上的土路

 

河谷。這條河名叫“Dudh Koshi”,源頭是高喬村的冰川融水,河水非常的清澈,就好像一塊塊玉石嵌入在山谷當(dāng)中

 

后段的路程是在森林當(dāng)中不斷地上坡和下坡,由于周圍樹木成蔭視野都被高大的樹木給擋住了,景色上并沒有什么特別值得關(guān)注的地方。時間已臨近中午,天氣漸漸陰沉了下來,清晨的藍天白云已被從山谷升起的云霧所取代。這段路的體驗,和之前走過的相比有點枯燥乏味,但很快就發(fā)生了變化。

 

Phunki Thang(村)。一個在山谷下方的小村子,下坡之后就能抵達。村里有一座吊橋,吊橋后面就又要開始爬坡了

 

路過村子時遇見一位60歲獨自一人徒步的西方大叔,他見我也是一個人就非常熱情的向我招手問好,得知他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大部分的行程準(zhǔn)備下撤,并說明了4500米以上的路會異常的艱辛幾乎全都是冰雪路面,提醒我注意安全??粗呛裰氐谋嘲?,60歲的高齡還有勇氣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更加鼓舞和堅定了我要完成這趟旅程的決心

 

牦牛馱隊。關(guān)于“物資運輸”,像照片中這類極為沉重的金屬制品,通常會讓牦牛來負(fù)責(zé)托運,但牦牛馱隊的數(shù)量有限,所以很多情況下都需要背夫親自背運

 

背夫的行李。中間2個小包是我和另外一位徒步者的,其實它們并不小,都是60升的登山包。而相對于旁邊背夫的“巨無霸”來說,就顯得弱不禁風(fēng)了

 

爬坡大約2個小時左右,登上了最后一個山頭。此刻周邊所有的枯燥乏味的景象瞬間被打破,映入眼簾的是極具“藏式風(fēng)格”的人文景象,這里就是“天波切”。

 

村口大門。接近村口的地方又出現(xiàn)了臺階,大門外表應(yīng)該沒修建多久,內(nèi)部有漂亮的佛教壁畫

 

天波切村口處的佛塔。經(jīng)過村口就能看到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了,佛塔的右后方便是天波切寺

 

雕刻了經(jīng)文的石板

 

天波切(Tengboche,又稱“Thyangboche”)是喜馬拉雅山珠峰昆布地區(qū)的一個村落,海拔為3867米。它是徒步前往珠峰大本營需要經(jīng)過的一個村子,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這里是一個天然的觀景平臺,可以眾覽村落周圍及遠處的喜馬拉雅群山。

 

遠處的雪山

 

該村最為著名的就是那座叫做“天波切寺”的佛教寺院,這座寺院是整個珠峰地區(qū)最大且最為著名寺院,在當(dāng)?shù)厮€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達瓦卓林寺”(Dawa Choling Gomp)。它是由喇嘛古魯(Gulu)在1916年創(chuàng)建的,并且與西藏珠峰地區(qū)的絨布寺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絨布寺被稱作是天波切寺的始祖寺廟。

 

每年的10月或11月(藏歷的10月)這里都會舉行世界聞名的“舞蹈節(jié)(Mani Rimdu)”。喜馬拉雅地區(qū)的舞蹈節(jié)像極了西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幾乎包括了所有帶有濃烈宗教色彩的活動,如儀式、舞蹈、奏樂等等,一直吸引著無數(shù)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一探究竟。由于這座寺廟的存在,天波切這個村子在1953年人類首次登頂珠峰之后就更加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guān)注。

 

寺院門口的徒步者。寺院每天都會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徒步者

 

大殿入口

 

提示公告。因為探索喜馬拉雅地區(qū)的主要以德國人和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人數(shù)較多,寺院在上個世紀(jì)也得到了英國和德國的援建,所以掛上了英語與德語的公告牌,內(nèi)容主要是關(guān)于參觀佛教寺院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項

 

天波切寺建于1916年,但1934年遭遇了一場地震被毀壞,其創(chuàng)建者古魯喇嘛在隨后相繼去世。重建寺廟的重?fù)?dān)都落在了后繼者Umze Gelden身上,在當(dāng)?shù)厣伺c村民學(xué)習(xí)了源自西藏拉薩木工手藝的共同努力之下,終于完成了寺廟的重建工作。當(dāng)時寺廟的壁畫,是由著名的畫家Kappa Kalden親手繪制而成。

 

在1989年天波切寺再一次的遭遇了毀滅的經(jīng)歷,一場大火席卷了整座寺廟將其化為廢墟,火災(zāi)原因官方公布是因為電器短路造成的。因為這場火災(zāi),寺廟內(nèi)部的經(jīng)文、雕像、壁畫全都無一幸免。就在當(dāng)時,幾乎所有來到珠峰地區(qū)的徒步者都會自主參與寺廟的援建工作,從那時開始寺廟的重建費用問題就已經(jīng)基本完全是靠來自世界各地的援助資金了。

 

在志愿者和國際社會群體的共同幫助之下,天波切寺再一次得到了重生。所以,如今去參觀寺廟,其內(nèi)部和外部的裝潢看上去并不會顯得那么“古老”。這不是一座單純的宗教寺院,而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體現(xiàn)。它祝福著所有前往世界最高地區(qū)挑戰(zhàn)人類極限的勇敢者,并鼓舞著人類本身要時刻堅定著自身的信念。信仰或許不會在最關(guān)鍵的時刻出來幫助到你,但是它卻在最需要人們最需要指明方向的時候開辟出了一條新的道路。這,就是天波切寺的故事。

 

院內(nèi)的佛塔

 

這座寺院目前仍有僧人的存在。主殿門口是有人看守的,凡是想要進入主殿參觀或朝拜的人都必須脫鞋光腳入內(nèi)。3月份殿內(nèi)的地板感覺冰涼刺骨,但依然有僧人常駐殿內(nèi),不得不佩服他們那堅定不移的意志和信念。

 

主殿入口

 

供奉的為釋迦牟尼佛

 

天波切這個村子本身并不大,而這座寺廟感覺就占了四分之一的面積,且在這種艱苦的環(huán)境之下被毀壞2次后,依然能得到世界的認(rèn)可并獲得“重生”。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信仰,這或許是一個較好的答復(fù)吧。

 

EBC地圖指示牌。左邊前往南池,9公里需徒步4小時;右邊前往潘波切,4公里需徒步3小時;前往珠峰大本營,24公里需徒步18小時

 

在參觀完寺院之后向村民打聽得知,天波切目前只有4家住宿在營業(yè),而且其中2家已經(jīng)滿房了。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從這里開始手機充滿一次電需要收取300盧比(18元人民幣)的費用。在天波切往后的村子,都是依靠著太陽能和儲蓄電池發(fā)電,到了晚上,斷電是非常正常的一個現(xiàn)象。

 

明天的目的地為Dingboche(丁波切),海拔4349米。丁波切被雪山環(huán)繞,景色極為壯觀。它也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村里往東北方向有一條岔路可以前往Chukhung(裘昆村),對于徒步者來說必須得做出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