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梁畫棟綵衣堂


投稿時間:2019年11月25日 投稿人:人生十味

攝于2019.6.2江蘇常熟市翁同龢故居

攝于2019.6.2江蘇常熟市綵衣堂

攝于2019.6.2江蘇常熟市綵衣堂

攝于2019.6.2江蘇常熟市綵衣堂

攝于2019.6.2江蘇常熟市綵衣堂

攝于2019.6.2江蘇常熟市綵衣堂

攝于2019.6.2江蘇常熟市綵衣堂

攝于2019.6.2江蘇常熟市綵衣堂

    江蘇省常熟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翁氏府第則是常熟一張濃重的歷史文化名片。

    翁氏府第坐落在常熟市古城區(qū)翁家巷門,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明清建筑風(fēng)格的封建官僚宅第。此宅原系明代弘治、正德年間本邑大族桑氏所建。在明隆慶、萬歷間,為邵武知府古琴家嚴澂之居宅。清道光十三年(1833)體仁閣大學(xué)士翁心存購得,作為奉養(yǎng)母親之所。翁家?guī)状司幼∮诖?,翁?/font>也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期。

    翁心存(1791—1862年)晚清大臣,字二銘,號邃庵,江蘇常熟人。道光二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次年充任武英殿總纂。此后四典鄉(xiāng)試,三任學(xué)政,兩度入值上書房授讀。咸豐元年,工部尚書。后歷任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要職。八年,上書房總師傅,官至體仁閣大學(xué)士。同治元年,入弘德殿為同治帝師。

    翁心存育有三子,分別為翁同書、翁同和翁同爵。其中翁同龢是我國近代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人物。

    翁同龢(1830-1904),字聲甫,號叔平, 晚號瓶居士、松嬋老人,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shù)家。翁同龢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咸豐六年(1856年)高中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刑部、戶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大臣等職。先后擔(dān)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官至一品。在戊戌變法中,他力薦維新人才,力倡新政自強,力輔光緒變法。被康有為譽為“中國維新第一導(dǎo)師”。

    翁氏府第現(xiàn)列為“翁氏故居”,并由常熟市人民政府正式命名為“翁同紀念館”,愛新覺羅溥杰先生題寫了館名。1991年1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翁同龢紀念館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其明清建筑包括綵衣堂、轎廳、玉蘭軒、知止齋、后堂樓、雙桂軒、晉陽書屋、思永堂、柏古軒等。而綵衣堂作為主廳,因其在翁氏故居中的獨特地位,1996年12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綵衣堂座北面南,位于翁氏故居的第三進,該建筑軒敞恢宏,雕梁畫棟,極具歷史文化價值。

    綵衣堂為當(dāng)今國內(nèi)存世不多、保存較為完整的明代廳堂建筑。其建筑結(jié)構(gòu)為硬山式、五架梁并前軒后九架椽屋,廳堂通寬三間,寬14.98米,進深14.03米,建筑面積235平方米。綵衣堂用材壯碩,裝飾華麗,尤以“蘇式包袱錦彩繪”著稱于世。

    江南氣候濕潤,彩繪不易保存,而綵衣堂的包袱錦彩畫能較好地保存至今,實屬罕見。

    所謂“包袱錦”彩畫,是用彩繪方式模仿織錦物包裹梁、檁的一種建筑裝飾。早期的建筑木構(gòu)件上只作漆飾保護,沒有彩畫。為使廳堂內(nèi)檐產(chǎn)生華麗富貴的效果,用繡、織有各種文錦和動物、植物等圖案的綾錦織物直接包裹在梁、檁、枋等構(gòu)件上作為裝飾。這種做法是“包”裝飾的早期形式。明代中葉,人們開始用繪畫方式直接將圖案繪制在木構(gòu)件上代替綾錦織物。

    綵衣堂內(nèi)的梁、檁、枋、柱等處繪有彩畫116處,總面積約150平方米,分純包袱、全構(gòu)圖包袱和仿官式彩畫三大類,彩繪圖案以幾何織錦紋、浮云、游龍、仙鶴為主題,主要通過某種自然物象的寓意、諧音等形式來表達宅主對吉祥如意的愿望。如以鹿鶴同春寓意“六合同春”;以喜鵲登上梅枝表示“喜上眉梢”;以麒麟配松枝隱意“麒麟送子”;以動物“四不像”之異獸,諧音“益壽”;以玉蘭、海棠、牡丹花象征“玉堂富貴”;以豹、鵲和三顆桂圓暗示報喜連中三元;以蝙蝠、鹿和壽桃諧“福祿壽”;以鯉魚跳龍門喻人才中舉;以百合花、柿子和靈芝組成百事如意紋飾等等,花樣繁多,變化無窮。其色彩素雅,基調(diào)柔和,立體感較強,尤其是螺青底色,用真金勾填的幾何圖形,歷經(jīng)500多年,依然光彩奪目。綵衣堂內(nèi)百余幅繪畫,題材廣泛,制作精巧,集繪、塑、雕于一體,堪稱江南包袱錦彩畫的上乘之作,是“蘇式彩繪”的突出代表,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重要的研究價值。

    上世紀80年代中葉開始,國家文物局和常熟市人民政府先后多次對翁氏故居特別是綵衣堂進行了修葺,使其煥發(fā)出新的迷人魅力,受到海內(nèi)外的廣泛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