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蒼古道上的溫州人身影(下)


投稿時間:2020年09月07日 投稿人:NIKKOR-qzone

四、桃花嶺上話高機


行走桃花嶺,一個堪稱浙南版的“梁祝”式凄麗愛情故事,不可不提。

嘉靖年間,來自平陽宜山的年輕人高機,憑高超的織綢手藝,受雇于處州府龍泉縣富商吳文達,為其織用于獻給府尹之母六十壽誕的禮品“高機綢”。因而與文達獨生女三春日久生情,引為知己并私訂終身。

鑒于兩家門第懸殊,高機為此猶豫再三,但三春義無反顧,決定隨高機私奔。在船老大黃三的協(xié)助下,二人夤夜乘舴艋舟離開龍泉到達江心嶼。而后被吳家家丁在江心嶼將高機擒獲并解送縣衙治罪。

高機因以“拐騙良家女子”罪被判刑三年。

桃花嶺上桃花洞。一個有著美麗凄涼傳說的地方。

三年后,出獄的高機喬裝賣綃客來到龍泉并獲信三春次日即將出嫁。丫環(huán)玲聰認出高機后告知三春,并暗中為他引路。三春為避高機再度受害,便故布疑陣,命玲聰將金銀暗藏于麥餅中持贈高機。玲聰引高機至廚下用飯,又暗藏啞謎于菜肴之中。

誤以為三春變心的高機,憤然離去。在路經桃花嶺時,才從麥餅中發(fā)現(xiàn)金銀,方知三春之苦心,一時氣塞心頭,竟成瘋顛。

次日,三春迎親花轎途經桃花嶺,見高機瘋瘋顛顛,心痛如絞,以剪刀自裁于花轎之中。高機見三春為己殉情,便投江而死……


故事還是那個模式。但無法落實到實處,因此,有意見認為這是一則傳說,甚至是一則為甌綢植入的軟廣告。

不過,這個傳說的早期整理者,陳瑋君先生功不可沒。出生于江蘇泗陽的陳瑋君,1947年畢業(yè)于國立浙江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曾執(zhí)教于江蘇宜興、溫州中學、溫州師范學院等。1985年,陳瑋君先生將這則流傳于溫州的民間唱詞,改編為章回體小說《甌江怨》,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數達18.1萬冊。

如今,《高機與吳三春》的傳說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五、溫守卻金名垂芳


栝蒼古道上,不計其數的悲歡離合,已隨時光的流逝而煙銷云散。但,一位與溫州有關的賢宦,因為“卻金”而被永遠地留在歲月發(fā)黃的冊頁上。

所以,如果問“栝蒼古道誰留芳”,大家肯定首選何文淵。

何文淵,江西廣昌人。永樂間進士。他在宣德庚戌年(1430)出知溫州。任上的他,“察民情革奸弊,不避豪右,吏民畏服?!币驗榱o寡欲,一郡大治。算是溫州史上一位口碑極佳的地方要員。

據章綸撰《吏部尚書何公文淵行狀》一文記載,受禮部尚書胡瀅推薦,何文淵提為刑部佑侍郎?!皩⒏罢?,溫之官吏軍民父老咸號泣遮留,及出城,男女送者萬余人,填塞城門。居民在江之北者,率父老童穉望風拜,大悲泣于岸側。在郡六年,無錙銖取于民,布裘疏食處之怡然。民思之不巳,立生祠歲時祭祀?!?/p>

“作郡焦勞鬢短蓬,承恩又侍大明宮。行囊不載溫州物,惟有民情滿腹中?!奔词撬陔x開溫州時的告白。

桃花嶺

 

括蒼古道劉山驛這個地方,緣何建“卻金館”以紀念他呢?

據《行狀》一文的說法,壬子(1432)冬十月,他上京入覲。時任永嘉丞于見,知悉后遣其子懷金抄近道追趕,在括蒼馮公嶺的劉山驛旅館里向何文淵贈送盤纏?!肮恐I卻之。”這事被路人知道后,于是就在何所住的地方題寫匾額“卻金館”。這事讓何文潘“政聲燁然,聞于京師”。

劉山驛,是栝蒼古道上的一處普通驛站。與他處驛站一樣,為過往官吏提供食宿及相應的后勤服務。但因為何文淵在此卻金一事,讓它有了難以被遺忘的因素。《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處州府部匯考(一)》載,劉山,明宣德間溫守何文淵卻金于此。

括蒼古道上的行旅商賈達官仕人,不在少數。為卻金館而吟詩和酬的,也不鮮見。比如同為溫州府大員的鄧淮,曾在路過卻過館是這樣表白自己的心跡:

卻金館下立多時,
倚遍闌干有所思。
屋漏但求真不愧,
平生肝膽老天知。

武進人錢維城,也曾以《卻金館》為題賦詩,但意味也頗為深遠:

黃金百千鎰,擲之鴻毛輕。
劉寵一大錢,受之得美名。
千金散盡復何有,子孫側足田間走。
榮名一著天地間,日月齊光不能朽。
君不見卻金亭,何公于此垂芳型。
亭前溪水清溟溟,千秋長對青山青。

而一位來自河南懷慶府的何氏本家,叫何瑭(弘治年間進士、由庶吉士歷禮部侍郎、右都御史,贈工部尚書)。他在路過此地寫下這樣的七言絕句《過卻金館》:

卻金本是尋常事,
凜凜清風只至今。
若使仕途貪者少,
夷齊名姓亦消沉。

相比鄧淮的入局沉思和心跡表白,錢維城的慕名心儀與崇拜,何瑭卻異常冷靜地跳出事件本身,直指官場歪風,不可謂不驚世駭俗。聯(lián)系當下社會實情而加以細讀,里中內涵著實可資玩味。

順帶說一下,何瑭曾經為平陽籍山西按察副使吳道寧撰寫墓志,對吳氏秉行“汝等不須憂貧,但教子孫讀書”的家訓贊許有加。

六、只身尋父好兒男

孝子牌坊。

除了上述這些名人因詩文而在括蒼古道上流芳千古外,還有平陽一個小朋友,沒被歷史塵埃淹沒。他的一段人生經歷,也與括蒼古道結緣。

據民國《平陽縣志》載,平陽慕賢東鄉(xiāng)繆家橋人繆家渺,其父親國欽犯罪于嘉慶九年發(fā)配山東戍守。翌年,13歲的他只身前往以圖尋父。行至處州桃花隘傍時,坐在路旁哭泣。平陽參戎□解組回鄉(xiāng),路過此地,便問詢這孩子的情況。巧的是,這名參戎恰是山東人,于是便帶著這孩子一路同行并達到了國欽戍守的地方。直到道光五年,國欽獲得釋放,繆家渺也隨父還回。

那年,家渺離開家鄉(xiāng)獨自踏上尋父之路后,母親鄭氏矢志撫養(yǎng)家渺兩個弟弟。等到他們父子回家時, 兩個弟弟都已長大成人了,家渺也年已三十四歲了。后來,國欽夫婦白首偕老。鄉(xiāng)人以此事為榮。這事,還被記入光緒六年《旌浙省節(jié)孝全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