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善寺·“穿越千年”的臘梅花開


投稿時間:2023年01月11日 投稿人:馮生

大興善寺,“佛教八宗”之一“密宗”祖庭,是隋唐皇家寺院,帝都長安三大譯經(jīng)場之一,位于長安城東靖善坊內(nèi)(今西安市小寨興善寺西街)?!?/span>長安志》卷七載:“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img src="http://img0.dili360.com/pic/2023/01/11/63be4fc3824847h92275909_t.jpg@!rw11" alt="" />
大興善寺始建于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原名“遵善寺”,已1700余年歷史,是西安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開皇年間擴建西安城為大興城,寺占城內(nèi)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至今。
開皇年間,印度僧人阇那崛多、達摩笈多等先后來長安,在大興善寺譯經(jīng)弘法。唐開元年間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先后駐錫本寺,翻譯經(jīng)典,設(shè)壇傳密,再經(jīng)一行、惠果傳承弘揚,形成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寶庫――唐密,后來又經(jīng)空海、最澄等傳之日本、韓國,再傳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流布廣泛,影響久遠,大興善寺成為舉世公認的中國佛教唐密祖庭。
隋唐時代,長安佛教盛行,由印度來長安傳教及留學的僧侶在寺內(nèi)翻譯佛經(jīng)和傳授密宗,大興善寺因此成為當時長安翻譯佛經(jīng)的三大譯場之一,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2015年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陪同印度總理莫迪參觀大興善寺。
大興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響的古剎,1956年被列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wù)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之一。
隋朝擴造的大興善寺在大興城靖善坊內(nèi),與玄都觀隔街相對,氣勢宏偉。《長安志》卷七載:(大興善寺)“寺殿崇廣為京之最。號曰大興佛殿,制度與太廟同?!薄掇q正論》卷三詳細地描繪了大興善寺的碧瓦飛甍,金殿巍峨的氣派。 
根據(jù)《續(xù)高僧傳》中記錄的大興善寺大殿“鋪基十畝”的描述,并以其平面尺度為基礎(chǔ),參考唐代文獻中描述的與大興善寺對應的皇家道觀玄都觀中有“百畝中庭”,推測大興善寺大殿中心庭院,亦有接近百畝的規(guī)模。 
大興善寺整個寺院占地約120余畝,殿堂、僧舍243間,總體規(guī)劃突出了佛教寺院的特點,以佛教建筑為中心,形成南北平行的三條軸線。主要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軸線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東西禪堂,法堂等。另外,在寺院的西側(cè)修一佛塔,以紀念為大興善寺的繁榮作出貢獻的僧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