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的密語
穿越時空認識月亮


文章出自:博物 2004年第09期 作者: 張一 

標簽: 天文天象   博物廣知   

中秋節(jié)的月光下,耳邊總會傳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輕輕吟唱。我知道人有悲歡離合,但更知道月有陰晴圓缺——在地理課上學到這是宇宙中一種尋常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這種變化卻給了詩人們無盡的靈感,也給了科學家們一直探尋的動力。當人們最終有能力飛上太空,揭開月亮的神秘面紗的時候,你知道嗎?早在17世紀,就已經有人發(fā)現了這看似光滑的“水晶球”的“真實面目”,讀出了蘊含其中的“密語”。
9月28日,今年中秋節(jié)的晚上,讓我們一起來探個究竟,做一次神秘的追月之旅。

“是我錯了嗎?”

自古以來,月亮一直是人類觀察和暢想的對象。很早以前,人們就弄清楚了它并不神秘的蹤影。古人們發(fā)現,月亮總是重復變化著形狀出現在天空中,兩次相同的形狀出現相隔的時間都是29天半,于是聰明的他們就以這個周期為基礎制定一年的時間,這也就是早期的歷法。但是,人們卻一直沒有辦法近距離地去看看月亮到底長得是個什么樣子。這位給夜空帶來光亮的女神,在人們的心中是完美無暇的。這一點,從來沒有人懷疑過。

誰也沒有想到,一個意大利人的出現改變了一切。他就是伽利萊·伽利略。因為喜歡動手實踐來證明科學的定律,他親自動手制作了世界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而他用新望遠鏡瞄準的第一個天體就是月亮??墒钱斔芷鹜h鏡,調好鏡筒對向月亮的那一剎那,興奮的心情立刻轉為了極大的震驚:月亮哪里是什么水晶球啊?它的“臉上”全是一個個的大窟窿和突起的小疙瘩!

責任編輯 / 張娟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