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龍同行的歲月


文章出自:博物 2005年第07期 作者: 邢立達 

標簽: 博物廣知   

我激動地顫動著,仰望著這具馬門溪龍的骨架,長長的尾巴高高揚起,一直甩上了天花板的隔柵,傲氣沖天??吹剿医K于確信我看到了恐龍,還可伸手觸摸,好一種原始的幸福。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恐龍化石,地點在北京自然博物館,時間是1998年。這個記憶的片斷一直在我眼前浮現(xiàn),那是暑假,我獨自搭飛機,飛過兩千多公里,來到這些無數(shù)次魂牽夢回之骨架面前。實物確實與圖片不同,這個從頭頂?shù)轿布馊L26米的大塊頭被濃縮到不到巴掌大的照片中,如何讓人感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副樓,我見到了心儀已久的權威恐龍專家甄朔南教授,次日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IVPP)見到了“中國龍王”董枝明教授,此時心意已滿。因此我知道,從此刻起,兩位我自小就非常崇拜仰慕的前輩,會帶我走進了真正的恐龍世界。

緣起 《恐龍的故事》

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終究是一個不用過年才有肉吃的年代。不過在童年的記憶里,伴隨著南國海濱小城的安逸,家人為我添置的玩具十分有限,印象中只有爸爸用烏賊骨做了一個小帆船,叔叔打了一套小鐵刀,而爺爺則給我一本書,一本北京科學出版社1974版的《恐龍的故事》,薄而泛黃的夾著毛主席語錄的小冊子,其作者是甄朔南與董枝明。

這本書先是奶奶逐字地講了一遍,之后是我自己讀,前前后后看了不止百遍。請不要發(fā)笑,小孩閱讀的歡愉是成人永遠無法企及的境界,那是一個圣潔的天堂。這本暗黃色封面的書給我打下了關于恐龍知識的基礎,記住了許多恐龍的名字和形象,把這群史前生物牢牢地刻在心上,最終演化為一種讓我終生為之虔誠的愛好。《恐龍的故事》極好地滿足了我孩童時的英雄情結,書中那些發(fā)現(xiàn)、挖掘恐龍的人,讓我無比崇拜,畢竟古生物學者比孫悟空與黑貓警長現(xiàn)實得多。

責任編輯 / 張旭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