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仙蜉蝣
朝生暮死的幸福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5期 作者: 景天 

標簽: 動物世界   

短命仙仙譜:蜉蝣自成一派,屬于蜉蝣目。它們的稚蟲水生,成蟲前翅膜質(zhì),具尾須,口器退化。因為成蟲壽命短暫,因而蜉蝣被人類稱之為“朝生暮死”。然而對于以蜉蝣為代表的諸多昆蟲而言,短暫而美麗的一日生命未必就是悲哀。冗長的幼年成長,正是為了成蟲階段的飛舞、婚配、繁育后代和延續(xù)種族。

水下一年 陸上一天

如果有人問“哪種昆蟲的壽命最短”,想必會有不少人的答案指向蜉蝣。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將蜉蝣命名為“短促”,李時珍繼承了自先秦哲人傳承下來的說法,將蜉蝣定性為“朝生暮死”——在蜉蝣短命一說上,中西方文化取得了一致認同。

說蜉蝣短命,這話其實半對半錯。人們只看到羽化后的蜉蝣,卻忽略了它們在水中漫長的童年。和蜻蜓一樣,蜉蝣的一生也分為卵、稚蟲、成蟲三個階段。蜉蝣的幼年低調(diào)地生活在水中,尋覓水生小蟲充饑度日,然后一次次蛻皮,慢慢生長。這段時間,可能長達一年甚至更久。當稚蟲發(fā)育充分時,便悄悄爬到水邊石塊或植物莖上,趁著天黑,羽化為亞成蟲。這時的蜉蝣已接近成蟲,它們長出翅膀,但翅膀顏色暗淡,毫無輕盈之感;一般經(jīng)24小時左右,亞成蟲再次蛻皮,變成成蟲。蜉蝣成年后不再進食,它們的口器如同擺設,它們的胃則完全是一個充氣的氣囊。這樣既減輕了體重,又保證飛行的平穩(wěn)。人們見到在水邊集群飛舞的蜉蝣,這大多是雄性,它們在吸引異性的注意。一旦有雌蟲飛來,大家便搶著與之交配,雄蟲交配后死去,雌蟲這時還要再堅持一會兒,直到在水中產(chǎn)下數(shù)百枚卵,她才能安心辭世。

責任編輯 / 王辰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