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蜘蛛 神奇的“八足小猛獸”

    如果舉辦一場“你最害怕的動物”投票,蜘蛛的得票數(shù),估計怎么也能排個前三。對于這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八足小猛獸”,有人喜歡,有人無視,也有許多人本能地對它們感到恐懼……

    出自:2021年第06期

  • 野鴨媽媽的長征路

    這是兩位不走尋常路的綠頭鴨媽媽,選擇在繁華樓區(qū)間的花園水池安家生了娃。我本以為它們此舉是看重有人投喂,結果它倆的表現(xiàn)大大刷新了我的認知—竟然拖家?guī)Э谠谲嚵鏖g穿梭跋……

    出自:2021年第06期

  • 在自博修化石,是什么體驗?

    我們在自然博物館看到的化石,相比它們剛被挖出時的狀態(tài),都經(jīng)過了“深度加工”——這其間的各項工序,稱為“化石修復”。對一家綜合類自然博物館來說,這和做標本一樣是基本……

    作者: 張雪松   出自:2021年第05期

  • 動物標本師的“六大兼職”

    上篇說到,動物標本分科研用、展示用兩類??蒲杏脴吮?,有時候科學家自己就能做。而展示用標本要求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一般要找標本師的“專業(yè)團隊”制作。為此我們采訪了兩……

    作者: 肖方  林峻   出自:2021年第05期

  • 自博的標本,為何這么多?

    看完上一篇,不知你是否留意,那四座自博有多少標本?其實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大型的自然博物館一般都有上千萬件館藏,美國史密森尼自然博物館甚至有1.2億件。而在我國科研體制下……

    作者: 董子凡   出自:2021年第05期

  • 鬧市里的“超級自然秀”:上海自然博物館大揭秘

    15年前,曾有一部奇幻喜劇片《博物館奇妙夜》。電影里,自然博物館的各種動物標本、恐龍化石,每天晚上都會齊刷刷“活”過來……如今,它們確實變得更“活躍”了。國內(nèi)各家自……

    作者: 董子凡   出自:2021年第05期

  • 青鳉“試管嬰兒”:“純原生態(tài)”魚缸演義

    話說我家黃黝、斗魚和鳑鲏先后繁殖,搞得 “雜貨缸”世界風生水起,好不熱鬧。接下來幾條青鳉也緊隨其后。我已經(jīng)忙不過來了,一再告誡自己別再添事兒,然而一個萌娃“從天而……

    作者: praying   出自:2021年第05期

  • 眼白 只為讓你“使眼色”

    祖先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卻用它來翻白眼……要知道,世界蕓蕓眾生中,翻白眼可是人類的獨門秘籍。

    作者: 宗寧   出自:2021年第04期

  • 枝上青青秀可餐

    北地苦寒,最難捱的還不是冬天,而是冬去春來時:窖藏食物將告罄,新作物卻未長成;味蕾品嘗了一冬天的白菜土豆,也審美疲勞,迫切盼嘗“鮮”。正當山窮水盡時,春風吹拂草木……

    作者: 李偉元   出自:2021年第04期

  • 北大校園里的“黃大仙”

    因為小時候聽過不少“黃大仙”的傳說,作者對黃鼠狼這種動物充滿好奇。在北京大學讀書期間,他開始觀察拍攝校園內(nèi)的黃鼬,記錄下許多意想不到的趣事。

    作者: 馬超   出自:202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