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攻武衛(wèi)”:“文革”中,打著各種旗號的派別,難以數(shù)清。兩派之間的斗爭,也從文攻逐漸演變?yōu)槲涠?。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口號與中國》,披露了武斗產(chǎn)生的一些背景:1966年7月28日,時為中央文革小組組長的江青在一次會議上說:“我們不提倡打人,但打人也沒有什么了不起嘛!”“好人打壞人,活該;壞人打好人,好人光榮;好人打好人,誤會,不打不相識?!薄凑者@一邏輯,無論怎樣狀況都得動手見血。8月27日,紅衛(wèi)兵在北京大興對“四類分子”大開殺戒。僅3天,這個縣被殺害的“四類分子”及其家屬有325人,其中年齡最大者80歲,最小者出生只有38天。鑒于全國都有武斗的趨勢,1966年8月31日,毛澤東便針對各種流血事件指出:“要文斗,不要武斗?!钡俏涠吩窖菰搅?。1967年6月6日,中央又出臺了制止“打、砸、搶、抄、抓”的《通令》,試圖結(jié)束武斗現(xiàn)象。然而7月22日,江青在接見河南群眾代表時說了這么一番話:“‘文攻武衛(wèi)’的口號是對的,你們不能天真爛漫。當他們不放下武器,拿著槍支、長矛、大刀對著你們,你們就放下武器,這是不對的。你們要吃虧的,革命小將你們要吃虧的。”次日,這一講話便刊登于《文匯報》,令全國武斗升級,仿如內(nèi)戰(zhàn)來臨。據(jù)說,當時提供、流散、被搶奪的槍支武器達百萬之多。圖13為黑龍江兩派在省政府面前為爭奪廣播宣傳車而準備大打出手(攝影/李振盛)。 圖14的場景則發(fā)生于1967年8月,湖南常德紅衛(wèi)兵在德山孤峰塔下狙擊沅陵紅衛(wèi)兵。攝影/周碧華

紅衛(wèi)兵之死

推薦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