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后,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海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華蓋(Getty Images)簽約攝影師,聯(lián)合國教科文MAB 水下攝影師,中國國家地理特約水下攝影師。常年為國內(nèi)各大雜志撰文供稿。曾多次接受電臺、電視臺節(jié)目有關水下攝影的專訪。曾受中科院邀請首次拍攝到了長江江豚的水下影像。生長于中國最南端的海島,從小喜愛潛水,曾去過菲律賓、印度尼 西亞、日本、帕勞、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厄瓜多爾等許多 國家
南海是中國遼闊壯麗的天然水族館 南海的魚美麗卻難飼養(yǎng),即使再大的投入、再精心的呵護,也不能保證它們能夠在魚缸中終老一生。在國內(nèi),大多數(shù)種類的海洋觀賞魚至今難以人工繁殖,要想欣賞它們的美麗,最好是去它們的家鄉(xiāng)——南海諸島。從島礁潛入水下,魚群比寶石還要壯觀絢爛,這是在水族館和昂貴的海水魚缸中無法欣賞到的真實美景。攝影/張帆
吃還是觀賞?金光閃耀的珊瑚魚 一些南海捕魚人主要食用的魚也不失美艷迷人,比如這群瞪著大眼睛游轉(zhuǎn)的金帶鯛,它們在珊瑚茂盛的淺海中巡視,背鰭末端金黃色的亮斑在水下爍爍閃耀。攝影/張帆
鰕虎和槍蝦 攝影/張帆
為了確保送往藏獒原生態(tài)繁殖基地內(nèi)的獒全部健康,工作人員每周都要給所有的獒進行一次體檢。
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曾有過藏獒的足跡,藏獒對許多世界名犬的改良起到非常重要的做用,被稱為“東方神犬”當之無愧。
據(jù)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就是由藏獒銜來種子后開始播種的,是藏獒給游牧民族的先民帶來了糧食,因此藏族先民就將狗作為圖騰。直至現(xiàn)在,所有藏民都非常愛狗,善待狗。他們通常會給藏獒帶上一個鮮紅的項圈,一是讓藏獒更威風漂亮,二也保護它在與野獸搏斗時免遭致命攻擊。
楚里四個月大時的“玉照”。現(xiàn)在的楚里已經(jīng)“長大成人”,想必更加“楚楚動人”了。
青藏高原上的藏獒無論在體形或兇猛程度上都呈現(xiàn)出嚴重的退化
藏獒的攻擊性非常強,尤其是不經(jīng)常見陌生人的獒。即使他被鐵鏈拴著,即使拴狗樁釘在地上,他仍有可能掙脫出來,傷害來者——藏獒的力氣太大了,他的鏈子可能年久生銹,拴狗樁可能已經(jīng)松動,只要他扯著鏈子往前沖,被他攻擊的對象就要撒腿跑。
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干流獨龍江遍布危石險礁,水勢洶涌。這條河流發(fā)源于西藏察隅地區(qū),上游稱為戛達曲,在云南境內(nèi)與麻必洛河匯合后稱為獨龍江,往南流入緬甸境內(nèi)與南塔邁河匯合后稱為恩梅開江。恩梅開江就是伊洛瓦底江的東源。攝影/ 張帆
不仔細觀察,在錯綜復雜的珊瑚枝杈中真的很難尋覓火箭蝦的身影,多虧了這動人的一躍,讓它修長的身體原形畢露了。
貝殼藝術品
海洋環(huán)境 晴雨表 貝殼層就如同樹木的年輪,當海洋環(huán)境遭到破壞時,污染物也會混入貝殼中,成為大海的變化記錄儀。今天,研究人員已經(jīng)可以使用技術手段來破譯儲存在海貝中的秘密,甚至可追溯到很久之前的事件。左頁上圖為初雪寶螺,產(chǎn)自海南陵水海域(左頁下圖?攝影/王代偉),由于常年棲息在漁排鐵樁附近,雪白的腹部便漸漸染紫,下圖為新喀里多尼亞海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獲取的寶螺標本,其翹嘴和變黑的體征是當?shù)刂亟饘傥廴镜谋憩F(xiàn)。上圖為附生在海底垃圾上的貝殼,也是人類對海洋傷害的見證。
海南陵水海域。
從古至今,海貝以奇異多變的形態(tài)、美艷的色彩和神秘的花紋,吸引著人類進行采集、收藏和研究。它們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玉米,有的如琵琶,有的似風車、寶塔、菊花……大型貝殼可重達幾百公斤,而迷你貝殼則需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看清真面目。大多數(shù)海貝是夜行性的,在幽暗的海底,它們就像是一顆顆閃亮的美麗星星。圖為各式各樣的貝殼。
圖為諸多右旋貝殼的素描,下圖為一枚個體變異的左旋貝與它正常的“右旋家人”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