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古越今的麥香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4年第02期 作者: 日下 

標簽: 文化符號   古代生活   

北方人的餐桌上,幾乎頓頓少不了麥面做成的主食。湯面、饅頭、燒餅、餃子,貌似平庸無奇,卻是中國人的元老級食物,咬下的每一口,品出的每一種滋味都混合有古今交匯的味道。面食,書寫著一部中國人獨有的食物進化史,讓我們來一場穿越,仔細打量一下它的前世與今生。
煎餅是正月的重要吃食。漢代時,正月初七為“人日”,北方人多在這一天做煎餅,叫做“薰天”。宋代之前,吃煎餅的時間改在正月二十三,人們將煎餅置于屋頂,象征女媧煉石補天?,F(xiàn)在煎餅是北方人的常食,這家山東沂蒙的煎餅作坊正現(xiàn)磨五谷,現(xiàn)攤于鏊。山東的煎餅被蒲松齡譽以“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如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最是著名。攝影/安柏余

宋代的蘇軾寫過一篇《溫陶君傳》,講述一位名為“石中美”君的人生起伏。這位仁兄本姓麥,因幼時脾氣輕躁,遂從湯先生游歷。成熟之后,中美蛻變得白皙修長,溫厚柔忍。后來,他與圃田蔡甲等人一道被推薦給秦王。秦王大有相見恨晚之感,遂“充上心腹”,“旦夕召對”,并賜食溫、定陶二縣,故號溫陶君。中美為人柔和,本來深受重用??墒且淮紊铣驗檫M諫過于剛鯁,引發(fā)圣意不快,加之讒臣蠱惑,秦王漸漸疏遠中美。他不禁感嘆:“昔也得充心腹,而今也遽不信,是有不善我之心。雖使時或思我,彼將不盡矣。”從此稱疾,遠離皇權。

溫陶君是蘇軾的影子。這位被讒言蠱惑的宋神宗一步步貶謫的文豪,顯然在一澆胸中之“塊壘”。有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石中美”的真意是“食中美”。他經過熱湯游歷,白皙溫厚,正是食中最佳美者——湯面。被秦王器重,乃是與圃田園中的蔡(菜)君一起讓饑餓的君王肚滿得意的緣故。有趣的是,文章的結尾,還讓溫陶君繁衍出四族子弟,即渾氏(餛飩類)、扈氏(、餅類)、索氏(索餅類)、石氏(泛指面食類)。

責任編輯 / 賈欣  圖片編輯 / 吳西羽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