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武功與歐洲制造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09年第04期 作者: 胡忠良 

標簽: 秘檔   風云人物   

清代皇帝中,屬乾隆最會玩,一生光詩就寫了四萬多首,現(xiàn)在故宮里的寶貝,大部分都是他那時收的。他趕的時候好,在位時正值清王朝國力達到強盛頂峰,不僅國家GDP猛增,社會也相對安定,文化上更是出現(xiàn)了空前的發(fā)展和繁榮。當然,論起“文治武功”,乾隆也差強人意,尤其在武功方面,他頗為自得,甚至還親自參與炮制過一個“十全武功”神話。每次打完仗,為了紀念戰(zhàn)功,乾隆總不惜糜費,甚至還搞過“歐洲制造”的大型紀實作品,比如《平定西域戰(zhàn)圖》(又稱《平定準部、回部戰(zhàn)圖》)。

這幅增加了乾隆的御制詩及寶璽的《平定伊犁受降圖》,就是乾隆帝為了彰顯自己的十全武功,而特意送往歐洲制造的銅版畫之一,它描繪了清軍抵達伊犁后,準噶爾部眾載道歡迎的場面。

大清皇帝的突發(fā)奇想

自康熙中期到雍正朝,西北天山一帶的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憑借強悍的軍事實力,幾十年來一直在與清廷一邊談判一邊打仗,不得消停。為了打擊準噶爾部的囂張氣焰,乾隆二十至二十四年(1755至1759),清廷開始向西北發(fā)動攻勢。首先于乾隆二十年,兵分兩路,向準噶爾部腹地伊犁進發(fā)。由于準噶爾首領達瓦奇遭眾叛親離,清軍幾乎兵不血刃就進抵伊犁。出逃的達瓦奇并不甘心,又糾集余部,繼續(xù)與清軍抗衡,在格登山再次遭到清兵的重創(chuàng)。他在逃往南疆烏什的途中,被維吾爾首領霍集斯擒獲,獻給清軍。平定準噶爾后,南疆地方政權落到了維吾爾首領手中。這些維吾爾人在清朝被稱為“回部”。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首領大小和卓木殺死清廷駐南疆的招撫使臣,聚集人馬,舉兵叛亂。于是,清廷再次起兵進剿,圍攻庫車。清軍先是屢攻不下,后又貽誤戰(zhàn)機,導致大小和卓木趁夜逃遁。清軍走馬換將,新任將軍兆惠率三千清兵孤軍履險,在葉爾羌城東黑水河邊,與回部上萬圍兵抗衡。次年初,清兵援軍到來,大破“黑水之圍”。之后,清軍又一路清剿,直至回部叛亂被平息。這一系列的戰(zhàn)役,分為三個階段,后來被乾隆總結為自己“十全武功”的前三個—“兩平準部”、“一平回部”。

責任編輯 / 楊飛龍  圖片編輯 / 余榮培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