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彝走廊木楞房
森林的恩賜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1年第11期 作者: 海王星 

標簽: 文化遺產   古代生活   鹽源縣   民居   

在被著名社會學家、民族學家費孝通稱為“藏彝走廊”的六江區(qū)域,曾經(jīng)遍布著的藏、羌、傈僳、普米、彝、納西等民族的共同選擇:木楞房。這種冬暖夏涼,且因其獨特的結構而具有較強抗震能力的房屋,世世代代庇護著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它讓人親近木頭,親近自然,它是大森林賜予人們的珍貴禮物。
木楞房是可以方便地搬遷移動的“活動房屋”。建成后,每一根木頭都有了自己在整個房屋之中的位置。為未來可能的遷移做準備,房主要給關鍵部位的木頭標注數(shù)字和符號。圖為納西人在木楞房上標注的東巴文字符號。

夜宿瀘沽湖畔,我所住的屋子是摩梭人傳統(tǒng)的民居木楞房,在屋里一走,腳下就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響。窗外是樹,樹外是湖,湖水正拍著岸。

仔細看了一下木楞房的結構,屋外四面的墻壁,是由一根一根兩丈多長的木料橫排疊加壘起的,內側是密封的木板。屋外夜涼如水,屋里卻感覺到靜謐的溫暖,而且也許是屋子中火塘余溫的緣故,一點不潮濕??可匠陨剑苛钟昧?,摩梭人本就是森林的孩子,木楞房就是森林賜予他們的禮物。

責任編輯 / 薛立若  圖片編輯 / 余榮培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