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水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chǎn) 2010年第07期 作者: 賈福林 

標簽: 文化遺產(chǎn)   宮殿   北京市   

無論下多大多久的雨,故宮的地面上從來都不會蓄積太多雨水。這要歸功于設計巧妙而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統(tǒng)。我們的祖先素來崇尚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而紫禁城的建筑理念同樣是力求形成天、地、人和諧統(tǒng)一的關(guān)系,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紫禁城的種種高超設計中,對雨水的絕妙處理正是對這一理念的極好詮釋。
這是紫禁城午門外的廣場。在下雨天,地上沒有明顯的積水,游客們不必擔心涉水之苦。紫禁城的設計者恐怕不會想到,600多年前的排水系統(tǒng)能夠延用至今,并且還為今天的人們提供了雨中暢游的便利。

2004年7月10日下午3點,濃厚得令人窒息的烏云籠罩了北京城的上空,不一會兒,傾盆大雨鋪天蓋地潑灑而下。這是北京40年不遇的暴雨,道路街區(qū)驟然間一片汪洋。在北京西三環(huán)的蓮花橋下,積水幾乎將汽車淹沒,熄火拋錨的汽車一輛輛無奈地排起長隊。行人們失魂落魄,艱難地從水中趟過……但是,此時若是站在天安門廣場,并由午門一路向北,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紫禁城里的地面幾乎沒有什么積水。那么,這些從天而降的不速之客藏到哪兒去了呢?

作為歷經(jīng)明清兩朝盛世的皇家住宅兼辦公區(qū),官員在宮外還能坐轎子,可一旦進了宮門,就只能走著了。那時候上班是非常注重儀容的,工作服都是飄逸的長袍,腳上是繡了精美圖案的官靴,地上的積水別說半米,就是十厘米高,一腳下去大家就都很難看了。然而,我們不必為古人擔心,事實上,無論下多大多久的雨,紫禁城的地面上從來都不會蓄積雨水,這要歸功于設計巧妙而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統(tǒng),是它們避免了雨水積聚對建筑物的損壞以及由此引起的種種不便。

責任編輯 / 薛立若  圖片編輯 / 湯劍華 

版權(quán)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quán)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