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單兵裝備大PK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5年第07期 作者: 周渝 

標簽: 歷史拾遺   

人們常說,抗戰(zhàn)時中國裝備與日軍相差太遠,但究竟差在哪里,差些什么,甚至到底差不差?這還需要我們來仔細比較一番。
國民革命軍校級軍官
抗戰(zhàn)時期的國民革命軍各部隊中,高級軍官所穿制服顏色也不盡相同,大體有黃、藍、灰、綠四種色系。圖中模型為國民革命軍第36師的兩位校級軍官,他們身穿黃色軍官制服,斜挎武裝帶,左方騎馬軍官頭戴標準的兩扣圓筒軍帽,右方軍官佩戴著德制“M35鋼盔”,兩人衣領上均為步兵上校軍銜。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在前線陣地,將校級軍官通常會將衣領上的軍銜取下,以免暴露身份,成為敵人狙擊手獵殺的目標。至于手中的斯特林沖鋒槍,則更多的是一種象征意義。
國民革命軍第88師
國民革命軍第88師是抗戰(zhàn)前期為數不多的“德械師”之一,在“淞滬會戰(zhàn)”與“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擔任著主力軍的重任。該師士兵皆佩戴德制M35鋼盔,制服分兩種,夏季為黃綠色,冬季為灰色,臂章印有“88D”字樣。左邊的上士肩杠“捷克式機槍”,中間的少尉手托“駁殼槍”(盒子炮),右邊的一等兵背著“中正式步槍”,腳蹬皮靴,腰纏皮質彈藥帶。這一身就是當時中國最精良的裝備。
中國駐印軍“英美式”
“中國駐印軍”是駐扎在印度的中國軍隊之統(tǒng)稱。中國駐印軍的制服與國內部隊制服有較大差異,不僅配發(fā)有美制襯衣,美制卡其色毛衣,還配發(fā)了英制短袖、短褲制服。新編第38師的鋼盔多為美制M1盔,新編第22師則佩戴英制“托尼盔”。圖中模型為一位中國駐印軍戰(zhàn)士(左)與一名頭戴M1鋼盔的美軍士兵(右),中國駐印軍戰(zhàn)士佩戴英制鋼盔,身穿美制卡其毛衣,手持美制“湯普森”沖鋒槍,肩背大背包,前掛帆布子彈袋,腳上打著傳統(tǒng)的綁腿。這一身裝備搭配合理、有序,體現(xiàn)了英式裝備模塊化的理念,駐印軍從裝備上無疑領先了日軍。
日本帝國陸軍“昭五式”
日軍“昭五式”制服產生于1930年,因該年在日本紀年中為昭和5年,故名“昭五式”。這是日本陸軍最后一套立領式的制服,同時也是自“九·一八事變”到“徐州會戰(zhàn)”這長達7年的時間里,中國人最常見的日本軍服款式。圖中這個日軍,手持“三八大蓋”,腰掛背囊、軍刀,所戴軍帽是1932年開始裝備給屯駐中國的日軍,是中國人常見的“鬼子帽”。這一身裝備搭配合理,遠程射擊和白刃戰(zhàn)都可應付自如。
日本帝國陸軍“九八式”
日軍“九八式”制服于1938年5月31日開始推行,因這年是日本皇紀2598年,故稱為“九八式”制服?!熬虐耸健敝品榉㈩I,軍銜也由肩上改到衣領上。圖中模型日軍,左方的陸軍上等兵手持“三八大蓋”,頭戴“90式鋼盔”,腰上前后各掛一個30式彈藥盒;右方的陸軍中佐手持軍刀,頭戴山形戰(zhàn)斗帽,他們所穿的“九八式”軍服是中日全面戰(zhàn)爭爆發(fā)后侵華日軍的主要制服,因日軍有系統(tǒng)的彈藥和后勤供應人員,故相較于中國部隊,他們身上的東西也要少得多,作戰(zhàn)也更加輕便。
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
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是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也就是“八路軍”。八路軍的制服形制與其他“國民革命軍”序列下的部隊無明顯差異,布料顏色多為灰色或灰藍,但很少佩戴胸標與軍銜,常見的臂章有三種,分別印有“八路”、“十八集團軍”(繁體)和“18GA”三種字樣。八路軍武器不成系統(tǒng),一般而言,漢陽造是普通士兵的首配,布制的子彈帶、手榴彈帶和背包也是他們的常見配置,大刀也是一些戰(zhàn)士們偏愛的冷兵器。這一身,從制服到裝備,都是拼湊而來,八路軍后勤困難可見一斑。
國民革命軍第31師
國民革命軍第31師軍原為西北軍吉鴻昌部,1931年吉鴻昌密謀反蔣失敗后離開該軍,部隊遂改隸第30軍。圖中的兵人模型為兩位第31師將士,左為少尉排長,右為上士班長。該師制服為灰色,臂章上印有“31D”字樣,頭戴英制“托尼盔”,身背大刀,裝備與第29軍比較相似,該師的制服裝備也可算是當時“雜牌軍”的縮影?!芭_兒莊大戰(zhàn)”時期,由池峰城擔任師長的第31師將士曾組織敢死隊向日軍進攻,顯示了雜牌軍的威力。
國民革命軍第29軍
國民革命軍第29軍原屬馮玉祥的西北軍,這是一支有武術傳統(tǒng)的部隊,該師每人皆配備一口大刀,并專門請有武術師傅傳授刀法。1933年,長城抗戰(zhàn)爆發(fā),第29軍與日軍激戰(zhàn)于喜峰口,以大刀殺敵聞名于全國。29軍士兵制服為灰藍色,軍官制服顏色也偏灰藍(圖右軍官制服因做工原因顏色過藍,真實的顏色應更偏灰色),臂章上印有“29A”字樣。該師官兵佩有英制“托尼鋼盔”,槍支常用漢陽造,這身裝備整體水平較低,但29軍也用它們打出了士氣。

責任編輯 / 朱競梅  圖片編輯 / 余榮培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