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盆景
寸土小盆見蒼龍


文章出自:中華遺產 2015年第08期 作者: 黃映泉 

標簽: 文化符號   

它從山中來,帶著山水的靈氣和野趣,在徽州人一雙雙巧手的調弄下,一棵棵樹苗或蟠曲若龍或支撐如傘或鋪展為屏……作為中國盆景主要流派之一的徽派盆景,以蒼古奇特見稱于世?;罩萆絽^(qū)的奇花異植,為之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資源,而徽州人的審美情趣和栽培技藝,又給它鈐上獨特的地域印記。
俯瞰賣花漁村
站在歙縣洪嶺南坡俯視,一座村落置身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张膳杈凹瓷L于此。近處的“游龍梅”盆景,是徽派盆景的典型代表,它的造型式樣映射出古代徽州人“龍象自尊”的思想印記。

 在安徽歙縣南鄉(xiāng)距城二十華里的地方,有個村子名叫賣花漁村。此地四面環(huán)山,是名副其實的山洼村,怎么會叫漁村呢?原先這里并不叫這個名字,在清代縣志上它叫浯村,因為這里的花農經常把梅花盆景運到長江下游去賣,看到這樣好的花樹,人們便問:“這是哪里來的盆景阿?”“徽州浯村的?!被罩萑苏f官話帶有濃重的方言土語,生僻的浯字,與漁字又同韻母,所以人家聽起來以為叫漁村,這個村又是賣花的,所以就叫賣花漁村了,這下可好,賣花漁村從此出了名,但浯村卻無人知曉了。好在浯村的村形也像魚,并且有一條小溪穿村而過,魚得水而活,因此浯村人也就默認了“漁村”之名。

盆景生態(tài)村
賣花漁村是靠先民栽花植木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尤其是到了經濟大發(fā)展的當下,這座典型的徽州古村,成了國內少有的“盆景生態(tài)村”,門前屋后,溪邊路旁,到處皆為花木的培育地。一戶人家若養(yǎng)著二三百只盆景,日子就紅紅火火了。

中原有遺風

賣花漁村主要賣的就是盆景,它是徽派盆景最初的發(fā)源地,算起來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了。

責任編輯 / 李艷  圖片編輯 / 余榮培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要評論?請先 登錄 或者 注冊 ,您也可以快捷登錄: